十二阑干和露倚。
银潢淡、玉蟾如洗。
万籁无声,纤云不染,目断楚天千里。
自把黄花闲数蕊。
空招隐、湘君山鬼。
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夜行船》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二阑干和露倚。
银潢淡、玉蟾如洗。
万籁无声,纤云不染,目断楚天千里。
自把黄花闲数蕊。
空招隐、湘君山鬼。
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乘船行进的景象。夜晚,船只靠在船舷上,望着十二盏灯笼和露水倚靠在船舷上。银色的月光淡淡地照耀,像是洗净了玉蟾(指月亮)。四周万籁俱寂,蓝天上的云朵纤细而洁白,我目送着楚天(楚国的天空)的尽头。我自己摘下黄花,闲暇地数着花瓣。空荡荡地邀请着隐居于湘君山的鬼魂。古老的剑埋藏着光芒,孤灯的倒影映照出来,树木高高矗立,依然如故。
赏析:
《夜行船》通过描绘夜晚航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描绘更加鲜明生动。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船舷上的十二盏灯笼和露水,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银潢淡淡的月光和洗净了的玉蟾,使整个夜晚充满了温柔的色彩。同时,诗人描绘了万籁无声的景象,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宁谧。
其次,诗中的纤云和楚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纤云洁白无瑕,与无声的夜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楚天的辽远和广袤。
接着,诗人以自把黄花闲数蕊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闲适和自在。这种心境与湘君山的隐居和鬼魂的邀请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中描绘的古剑埋藏的光芒和孤灯的倒影,以及树木的咄咄态势,呈现出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气息。这些形象烘托出夜晚的神秘和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总之,《夜行船》通过对夜晚航行景象的描绘,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感。
寒炉火冷浮青烟,劲风刮面如戈鋋。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可能更似苏司业,只与时时送酒钱。
山蔽晴空望自遥,树开小道紫骝骄。沿溪飞盖传清荫,四野欢声拥海潮。
小疾如闲乐,微凉与睡宜。瞢腾如欲觉,展转复多时。四壁人声寂,疏帘日影移。诗囊与药里,一步不相离。
入门虽较小,中却是壶天。委曲松篁迳,清新锦绣篇。蟠胸有丘壑,随处是林泉。更读鳌峰句,风流似谪仙。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