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东风飞絮。
催行色、短亭春暮。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
扁舟在、绿杨深处。
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夜行船》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行船
满眼东风飞絮。
催行色、短亭春暮。
落花流水草连云,
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
扁舟在、绿杨深处。
手把金尊难为别,
更那听、乱莺疏雨。
译文:
夜晚乘船行驶,
眼中满是东风中飞舞的柳絮。
催促船行的颜色,短亭中的春日傍晚。
落花如流水般飘散,草地连绵如云,
看着看着,心情已被南方的江岸所伤。
檀板声未停止,人已离去。
浅舟停在深深的绿柳之间。
手中握着金酒杯,难以言别,
更无法聆听,无序的莺鸟和疏疏的雨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乘船行驶的情景,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别离之情。诗人看到眼前满是飞舞的柳絮,映衬着夜色中的船行,短亭中的春日傍晚增添了一丝忧伤。落花如流水般飘散,草地连绵如云,诗人凝望着南方的江岸,感受到了心灵的伤感和离别之痛。
船上的檀板声还未停止,但人已经离去。扁舟停在深深的绿柳之间,绿杨林中的宁静与幽深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手中握着金酒杯,难以言别,无法割舍那美好的时光。然而,即使诗人愿意停下来聆听,也只能听到无序的莺鸟和零星的雨点,更加加深了诗人心中的凄凉和离愁。
赏析:
《夜行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乘船行驶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别离之情。柳絮、落花、草地和绿杨等意象都被巧妙地运用,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离愁。
诗中的船行和檀板声营造了一种动态的感觉,而短亭春暮和断肠南浦则带来了一种静谧和哀愁。诗人手中的金酒杯和乱莺疏雨的描写,则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词以舒缓的节奏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给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感受。
《夜行船》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表现了欧阳修细腻的艺术追求和对人生离别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这首诗词在宋代以及后来的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