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度林樾,晴光破衰颜。
好鸟忽相鸣,觉我身世閒。
身世谁自觉,此妙吾独观。
正以静得之,乐哉天地宽。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曳杖》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曳杖度林樾,晴光破衰颜。
拖着拐杖穿越林间小道,阳光明媚,使我颓废的容颜焕发出光彩。
好鸟忽相鸣,觉我身世閒。
美丽的鸟儿突然鸣叫,使我感到自己的身世是多么无关紧要。
身世谁自觉,此妙吾独观。
人的身世如何才能自觉,这种奥妙我独自体悟。
正以静得之,乐哉天地宽。
只有通过心静才能获得这种体悟,啊,多么快乐啊,天地是如此广阔。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拖着拐杖穿越林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面对自己的身世时的深深思索。诗人在自然的映衬下,感悟到身世的渺小和人生的奥妙,而通过心静的状态,他体验到了天地的宽广以及内心的愉悦。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世的独特感悟。它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个体在大宇宙中的微小存在。这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使人心生宽慰和愉悦,引起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共鸣。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