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户沈沈奉秘斋,通宵箫唱九天来。
如愚默坐将何比,维斗虚名本不材。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夜坐二首》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独自坐在房间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虚名的无奈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译文:
在黑暗的房间里,我安静地坐着,
整夜吹着箫,思绪穿越九重天。
与我无知的默然相比,有何可论?
我只是一个平凡无才的人,虚名对我而言毫无意义。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独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俗虚名的冷漠态度。诗人将自己与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相比较,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平凡和无知。他强调自己不追求虚无的声誉和荣誉,认为这种虚名并不适合自己这样的普通人。
诗中的"箫唱九天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夜晚的寂静和箫声交织在一起,使诗人的思绪飘荡至九重天,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和烦忧。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念,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诗人通过对自身的定位和对虚名的拒绝,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要思考虚名的真实价值,并珍视内心的宁静和独立。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东西南北人,寂寞住岩涧。年衰鬓凝霜,客久衣绝襻。何须念粱肉,且复饮藜苋。犹患有吾身,身死即无患。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
帝子乘龙夜,三星照户前。两行宫火出,十里道铺筵。罗绮明中识,箫韶暗里传。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铢钱。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欲知来日美,双拜紫微天。
水晶帘映宝灯明,海上移来不夜城。何似图书群玉府,青藜青对月三更。
摘玉毁珠璣,蒙莊有深旨。向郭不能傳,千载付吾子。
士有经世筹,自无活身策。求食道路间,劳困甚徒役。我身与子同,日被饥寒迫。侧望卿相门,难入坚如石。为农昧耕耘,作商迷贸易。空把书卷行,投人买罪责。六月南风多,苦旱土色赤。坐家心尚焦,况乃远作客。羸马出郭门,饯饮晓连夕。愿君似醉肠,莫谩生忧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