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夹苍崖,下枕江山是城郭。
望海霞接日,红翻水面,晴风吹草,青摇山脚。
波暖凫鹥作。
沙痕退、夜潮正落。
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
念渚蒲汀柳,空归闲梦,风轮雨楫,终辜前约。
情景牵心眼,流连处、利名易薄。
回头谢、冶叶倡条,便入渔钓乐。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一寸金(小石江路)》是宋代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州夹苍崖,下枕江山是城郭。
望海霞接日,红翻水面,晴风吹草,青摇山脚。
波暖凫鹥作。沙痕退、夜潮正落。
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
念渚蒲汀柳,空归闲梦,风轮雨楫,终辜前约。
情景牵心眼,流连处、利名易薄。
回头谢、冶叶倡条,便入渔钓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绘了州城紧邻苍崖,江山如同城郭,给人以壮丽的景象。接着,诗人望见海上的霞光和红色的海面,晴风吹拂着草地,山脚摇曳着青翠。温暖的波浪上,水禽凫鹥自在地游弋。夜潮退去,沙痕渐渐消退。在疏林之外,只有一点炊烟升起,渡口的景色参差不齐,显得辽阔而空旷。
接下来,诗人自叹身处世俗之中,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浮沉,但一直以来都在都市中漂泊。他心中念念不忘着江边的草地、蒲汀和垂柳,但这些美好的景色似乎只存在于他空灵的梦中。风车和雨楫的声音,最终成为他前世的遗憾。
诗人感慨情景牵动着他的心眼,不禁流连忘返,意识到名利之事易薄如纸。最后,他决定回头谢绝纷扰,享受渔樵之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变化,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疲惫和对宁静自在的向往。诗人通过返璞归真的意愿,展示了对物质追求的冷漠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情感。
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闲空食粟。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谓川浴。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韩生丹青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
水泛沟塍意欲餍,凌晨还复雨廉纤。早秧未颔犹须插,晚谷无多不更{土冉}。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博士先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少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