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贻惠暹上人》

经论功馀更业诗,又于难里纵天机。
吴朝客见投文去,楚国僧迎著紫归。
已得声名先振俗,不妨风雪更探微。
金陵高忆恩门在,终挂云帆重一飞。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贻惠暹上人

青丝岁岁不言过,白髮峨峨愁有多。
劝君务当同武役,莫使文星衢豔儔。
贤恩感主知全國,碑石无情但激疏。
吾道天然當海阨,不圖顚倒近時蘇。

译文:
将我年少时的青丝不断提及,白发愈发沉重忧伤难言其多。
劝你务必参加武役,不要让文星街上的风花雪月比肩。
贤者的恩泽感动了君主,碑石没有感情,只会嘲讽冷落。
我的道路注定遥远,不图近在眼前的名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齐己写给暹上人的赠诗。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社会的不满。

第一句描述了青丝变白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衰老的忧虑。第二句提出了“劝君务当同武役”的意思,表示作者认为参加军事行动会比文学更有出息,对于文人来说,过多的追求风花雪月只会让自己变得虚浮。

第三句中的“贤恩感主知全國”指的是贤者的恩泽感动了君主,表示贤者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但他的道德和才能最终会为全国所知。而“碑石无情但激疏”则暗示了现实社会对贤者的冷落和忽视。

最后两句:“吾道天然當海阨,不圖顚倒近時蘇”表现了作者追求真理和高尚理想的决心,他表达了自己不图近在眼前的名利,而只希望实现自己的道路和理想。

整首诗情绪抒发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不满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普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 《汀州》

    元丰陈汀州,见谓黄太史。年登境无蝗,政恐不相似。

  • 《松源山》

    征途未尽弋阳西,且过松源九节溪。烟雨蒙蒙山色好,鹧鸪更与尽情啼。

  • 《句》

    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

  •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 《百舌》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 《颜北城有约看梅徘徊花下》

    千林共摇落,老树独蜿蜒。玉立无人处,黄昏欲雪天。临风情脉脉,倚竹静娟娟。身世寒香裹,相看意已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