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议纠合两淮复兴》

扬州兵了约庐州,某向瓜洲某鹭洲。
直下南徐侯自管,皇亲刺史统千舟。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议纠合两淮复兴》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扬州兵约定在庐州集结,某人前往瓜洲,某人前往鹭洲。南徐侯直接管理,皇亲刺史统领千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扬州的兵约定在庐州集结,
有人前往瓜洲,有人前往鹭洲。
南徐侯直接管理,
皇亲刺史统领千舟。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责任。诗中提到的扬州兵约定在庐州集结,展现了士兵们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同时,南徐侯和皇亲刺史的出现,强调了领导者在组织和指挥中的重要作用。

这首诗词赏析中,文天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军事行动的场景。他通过对地名的运用,使诗词更具地域感和生动性。诗中的扬州、庐州、瓜洲和鹭洲等地名,增加了诗词的情境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

此外,诗词中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思考。文天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于团结、协作和领导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传递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军事行动的场景,并通过地名的运用和形象的塑造,增加了诗词的情境感和生动性。诗词中所表达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呼唤。

  • 《州城西园入斋祠社》

    升坛预洁祀,诘早肃分司。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农教先八政,阳和秩四时。祈年服垂冕,告币动褰帷。瘗地尊馀奠,人天庶有资。椒兰卒清酌,簠簋彻香萁。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釐。方凭知礼节,况奉化雍熙。

  • 《生朝前一日过隆庆十里得老人书中诗因用尊韵》

    剑栈高寒潦水空,儿心片片趁归鸿。喜闻禅观如黄薜,想见仙风过赤松。利慾无厌骑鹤客,功名有定赋狙翁。万锺不博斑衣乐,已判身为邴曼容。

  • 《送宫人入道》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 《偈颂七十八首》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 《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 《逍遥咏》

    人是人非意颇同,较量此事尽归空。无为政化求真理,方表深仁大道雄。举止全能恒有节,寻思何处不周通。寰瀛善恶知多少,莫忘生前积德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