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花絮骤嘶骢,岂料如今两鬓翁。
痛饮竹林真得计,望尘金谷总成空。
吾庐寂静专云岫,公屋宽凉傲暑风。
东下西还俱未定。
不访时许笑言同。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移具饮宾旸宅次韵二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移具饮宾旸宅次韵二首
六桥花絮骤嘶骢,
岂料如今两鬓翁。
痛饮竹林真得计,
望尘金谷总成空。
吾庐寂静专云岫,
公屋宽凉傲暑风。
东下西还俱未定,
不访时许笑言同。
译文:
六桥之上,花絮飞舞,骏马嘶鸣,我岂能预料到如今已是鬓发斑白的老人。痛饮竹林中,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妙处,而眺望着尘土飞扬的金谷,却感到一切都化为虚无。
我住的小屋静谧而宁静,只有云岫凌空,而宾旸的宅舍宽敞凉爽,傲立于炎炎夏日的热风之中。东去西来,我还未决定归程,无法拜访当年笑言相约的朋友。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与宾旸园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转与事物的变迁。作者回首往事,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经年老,而宾旸则仍然宽广凉爽,仿佛是时光的见证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过去友情的思念和无法预测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情感。通过对比六桥花絮与骏马嘶鸣的喧闹,与宁静的庐舍和凉爽的宅舍,诗中展现了对青春逝去和岁月更迭的感叹。诗人借景抒怀,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归途未定的思考。
整首诗词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作者与宾旸园的不同状态,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很生动,六桥花絮和骏马嘶鸣形象鲜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感叹和思考。这首诗词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神爽无酣寝,身闲有剧棋。说诗横楖栗,赊酒挈鸱夷。寺古残香冷,溪深独木危。往来元信步,不是赴幽期。
精祷能令天意回。猖狂旱魃敢为灵。龙眠熟处雷呼觉,蚁战酣时雨趁来。耕父荷锄歌召杜,腐儒秉笔愧邹杖。太平知有三登象,从此官胜不费催。
富贵责且重,惭耻心如何。贫贱事易了,饱煖幸已多。大热火天下,虚堂枕山阿。拔欲嫌人影,考古分贤科。潄冷齿双噤,饮香颜半酡。一跣或移日,遇狂还自歌。去就各有志,彼此无相诃。原宪岂尝病,赐也徒来遇。
一半溪梅点绿苔,妖红移向小桃开。稍晴欲暖春犹嫩,解赏能吟客肯来。少顷焉知千万古,吾曹难少两三杯。嘶骢未到柴门静,蛱蝶双飞去又回。
山雨冻欲雪,谁怜被褐徒。手持和氏璧,袖有太公符。勋业归明主,衰迟笑腐儒。年年此时候,行役在长途。
浩浩水千里,层层堤几重。谁为此过颡,曲障尔朝宗。浪散忽成雪,潭昏那见龙。浮山何足论,圣德务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