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
闻见长历然,灵源不受触。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众音入我耳,
诸色过吾目。
闻见长历然,
灵源不受触。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世间事物的感悟和思考。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官体验,表达了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领悟,并揭示了一种超越感官的灵性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作者首先提到"众音入我耳",表明自己聆听着各种声音,包括人们的言语和世间的喧嚣。接着,他说"诸色过吾目",表示自己目睹了各种事物的形象和色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外界感官刺激的接收。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于感官体验的超越和内在的体悟。他说"闻见长历然",表示自己对于所闻所见的事物有着深远的历史感和理解。最后一句"灵源不受触"则表达了作者的灵性和超越感官的境界。他认为灵感的源泉并不受到外界的触动,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源头。

整首诗词通过对感官体验和内心体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超越感官的追求。它揭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表达了人们应当超越感官的局限,去追求内心深处的灵性境界。这种境界与佛教禅宗的思想有些相似,强调超脱世俗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 《题壁》

    寒蛬入夜忙催织,戴胜春深苦劝耕。人若无心济天下,不知虫鸟有何情。

  •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感深情惝怳,言发泪潺湲。忆昔龙图盛,方今鹤羽全。桂枝香可袭,杨叶旧频穿。玉籍标人瑞,金丹化地仙。赋成攒笔写,歌出满城传。既矫排虚翅,将持造物权。万灵思鼓铸,群品待陶甄。视草丝纶出,持纲

  • 《春日杂言十一首》

    山中寂寞少花枝,过尽春风病不知。未分春归便无迹,陶瓶聊复浸酴醾。

  • 《昭潭十爱》

    我爱昭州乐,供官不在多。薰风齐乐圣,淑气且宣和。谒庙知神格,铺筵喜客过。声边无一事,对酒漫高歌。

  • 《访杏花村》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

  • 《太常引》

    绿衣持节拥亭亭。玉立万娉娉。一见寸心倾。任诗画、无声有声。新篁摇葆,苍梧张盖,山色入帘青。云淡午风轻。看树影、西窗又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