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莲心苦更严,青裙白面退尖纤。
竹轩旋碾香尘散,槐梦初回齿颊甜。
况是澄泉元带锡,自应佳句合编签。
直须陪侍挥谈麈,习习清风两腋添。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虞俦所作,题为《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
采得莲心苦更严,
青裙白面退尖纤。
竹轩旋碾香尘散,
槐梦初回齿颊甜。
况是澄泉元带锡,
自应佳句合编签。
直须陪侍挥谈麈,
习习清风两腋添。
译文:
采得莲心,苦味更浓,
身着青裙的纤巧姑娘退后了,
她的面容白皙,嘴唇纤尖。
在竹轩里,茶叶被碾得精细,
散发出香气和微尘。
那槐花的梦初次回荡,
使人感觉到甜美的味道。
而且这茶水源自澄净的泉水,
它本应成为佳句的组成部分。
直接陪伴巩使君,畅谈抒怀,
清风吹拂,如同两臂相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茶为主题,通过描绘莲心茶的制作过程和品味体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赞美之情。
诗中的莲心茶苦味更浓,隐喻着生活中的苦难和磨砺,同时也体现了莲心茶特有的独特风味。青裙白面的形容词退后了,可能指的是纤巧姑娘退避让出的空间,使得茶的香气更加浓郁。
诗中的竹轩旋碾香尘散,描述了制茶的过程,表现出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用心。槐花的梦初次回荡,形容喝茶时带来的甜美口感,使人倍感愉悦。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澄净的泉水和佳句的组成部分,暗示这种茶水的优雅和高贵。茶与诗意相融合,使人联想到文人雅士的咏茶之情。直接陪伴巩使君,畅谈抒怀,清风吹拂,是一种宜人而惬意的场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莲心茶为载体,通过描绘茶的制作过程、品味体验和与文人雅士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在享受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蜀人谁不望西还,何事天公独我悭。两度来逢单瘀岁,腥风血雨满人间。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柳色东风村店路,杏花微雨酒家垆。断桥野草寻朱雀,古碣荒苔辨赤乌。挟得红妆歌《子夜》,寒潮双桨莫愁湖。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帆风。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树阴初合苔生晕,花蕊新成蜜满脾。莺燕各归巢哺子,蛙鱼共乐雨添池。少年春物今如此,老病衰翁了不知。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石室非人住,穷山雪似沙。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乱林不可留,寸茎不可轻。风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