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邑令招讲上元故事与簿尉同赋二首》

星弁荧煌鼎足三,河阳春意十分添。
和衷总是清时瑞,令节应须乐事兼。
山径晚陪琼玉佩,讼堂夜醉水晶帘。
羽书撤年方成熟,賸折梅花插帽簷。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邑令招讲上元故事与簿尉同赋二首》是宋代程公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星弁荧煌鼎足三,
河阳春意十分添。
和衷总是清时瑞,
令节应须乐事兼。

山径晚陪琼玉佩,
讼堂夜醉水晶帘。
羽书撤年方成熟,
賸折梅花插帽簷。

中文译文:
星星闪烁,宝鼎足三,河阳春意愈加浓厚。
和谐共融,象征着国泰民安的瑞气,
在这庆祝元宵节的时刻,应该兼顾欢乐的事物。

夜晚在山径上陪伴着玉佩的清音,
在讼堂里,我们醉卧于水晶帘下。
年轻的使者接下了年岁的责任,
梅花盛开,点缀在帽檐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元宵节的场景。作者以流畅的笔触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喜庆,同时融入了官员们的生活情景。从诗词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以及人们在节日里共同欢庆的喜悦氛围。

赏析:
诗词开篇以星星闪烁、宝鼎熠熠生辉的描写,展示了元宵节夜晚的繁星和欢乐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气息愈加浓厚,表达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句中提到的“和衷总是清时瑞”,表达了社会和谐与太平盛世的美好寓意。

诗词的后半部分切换了场景,描绘了夜晚在山径上陪伴琼玉佩的宴会和在讼堂里醉卧水晶帘下的情景。这些描写突出了官员们的闲适和享受,展示了他们在元宵佳节中的欢快心情。

最后两句诗以羽书撤年成熟和梅花盛开的形象作结,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主题。梅花作为寒冬中的独特花卉,象征着坚韧和希望,将新年的喜悦和祝福与元宵节的欢庆相融合。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描绘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快乐心情。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融入了官员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在节日中的欢庆和享受。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着春天的喜悦和祝福,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美好。

  • 《北平家传成》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 《庭竹》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 《满江红》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

  • 《瓜洲送朱万言》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 《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