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忆罗浮》

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

作者介绍

古成之,字亚奭,或称紫虚先生(清康熙《罗浮山志》卷五),惠州河源(今属广东)人。五代末避地增城(今属广东),尝结庐罗浮山。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淳化三年(九九二),除秘书省校书郎。张咏知益州,辟知魏城。真宗咸平五年(一○○二),再辟绵竹令。卒于官。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有传。清光绪间,其裔孙辑成《倡南拾余诗蹟》一卷,并附僞託之降鸾诗。今录七首。

作品评述

《忆罗浮》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古成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昔罗浮最上峰,
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
欹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
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
不听山间午夜钟。

译文:
回忆起昔日的罗浮山巅,
当年曾经感受到仙灵的足迹。
依靠栏杆,月色洒在辽阔的海面上,
斜卧在枕上,秋天的声音进入古老的松林中。

静静地采摘草药,寻找幽深的溪涧清洗身心,
把书信寄托于悠闲的白云之中。
一瞬间被尘世的名利所困扰,
不再倾听山间午夜的钟声。

诗意和赏析:
《忆罗浮》这首诗词通过叙述作者在罗浮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纷扰尘世的厌倦之情。

首先,诗人回忆起曾经登上罗浮山巅的经历,描述了当年感受到仙境气息的美妙感觉。罗浮山是中国古代的名山之一,被认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作者通过回忆表达了自己曾经与仙灵接触的奇妙经历。

接着,诗人以月色洒在海面和秋风吹拂古松的景象来描绘罗浮山的宁静和神秘。月色和秋风是自然界中具有诗意和浪漫情怀的元素,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出自己在罗浮山中的宁静感受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然后,诗人回到尘世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采药、寄书的闲适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繁忙的世俗之事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表达了诗人的抱负和态度。红尘指世俗的尘世之事,拘束了诗人的心灵和追求。而“山间午夜钟”象征山间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表示不再倾听这种世俗的声音,坚守内心的自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罗浮山的美景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怀念,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 《征妇词十首》

    宽作三年别,安知四序迁。可怜容鬓改,人有几三年。

  •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城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餔糟共腾腾。

  •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 《春雨中偶成四首》

    槐叶青青染不如,护巢鸦语有新雏。萧萧晚雨窗鸣急,卧稳藜床玉枕书。

  • 《冬夜宴梁十三厅》

    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 《晦日宴高氏林亭》

    砌蓂收晦魄,津柳竞年华。既狎忘筌友,方淹投辖车。绮筵回舞雪,琼醑泛流霞。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