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惊宠辱虚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无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疑梦二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莫惊宠辱虚忧喜,
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无处问,
安知不是梦中身。
鹿疑郑相终难辨,
蝶化庄生讵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梦,
能长于梦几多时。
中文译文:
不要为宠辱而虚惊忧喜,
不要计较恩情和仇敌的浮沉痛苦。
黄帝和孔子都没有地方可问,
怎能确定自己不是在梦中。
鹿变成了郑相,最终难以辨别,
蝴蝶化作了庄子,又怎能知晓。
假设现在不是梦境,
能够长过梦境有多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疑梦二首》通过描绘梦幻与现实的界限模糊之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现实的怀疑与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宠辱、恩仇等对立面,暗示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和得失荣辱,但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过于在意这些表面的变化,因为它们都是虚幻的,不值得过度计较。
其次,作者提到了黄帝和孔子,这是两位古代伟大的文化符号,他们都没有找到答案,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处于梦中。这一点表达了对于人生真相的追寻和无从得知的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鹿变郑相和蝴蝶变庄子的比喻,强调了梦幻和现实之间的混淆。这些变化使人们难以辨别真实和虚幻,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变迁和转变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两句诗以问句的形式呈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与梦境的关系的思考。即使现在的一切都不是梦境,人生终究像梦一样短暂。这种思考让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真实与虚幻的困惑。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与梦幻之间模糊边界的疑惑,引发读者对人生与现实的深入思考。这也是白居易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意境和哲理。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三回四度,不曾入得径山门。万恨千愁,今日落在弟子手。只得欢喜忍受。
僧馆经年学,书签尽日抽。空闻割鸡笑,不见化凫留。瘴月晓还落,蛮云冷未收。西华夜来雨,净洗一生愁。
老去欢悰久已无,病来瘦骨不胜扶。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问紫姑。
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远峰翠欲滴,近岫势屡翻。惜未及花时,指点桃梨村。悠然度溪桥,下有碧潺湲。投鞭一盥漱,为我洗烦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