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义宁祷霁未应》

丛祠精舍里,所至以柴燔。
未沐佛青眠,何图神素餐。
雨师佯弄霁,农叟暗含冤。
老令深相误,从知罪莫原。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义宁祷霁未应》是宋代曾丰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丛祠精舍的内部,
到处都用柴火燃烧。
佛神未曾降福于此,
何以期望神明的供养。
雨神伪装成为晴朗,
农夫心中却隐藏怨愤。
老令深受误导,
他们都知道罪孽难原。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丛祠精舍和神明供养的场景,以及雨神和农夫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们对神明的期望未能实现的失望之情。诗中呈现了一种对宗教仪式和信仰的质疑,以及对统治者和社会体制的不满。

赏析:
《义宁祷霁未应》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评。诗中的丛祠精舍象征着宗教信仰的场所,但供养的神明却未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反而让人们怀疑神明的存在和作用。雨神佯装晴朗,暗喻统治者虚伪的行为,而农夫心中的怨愤则折射出普通人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

诗词中的"老令"可能指代当时的某位官员或统治者,他因为错误的指示或误导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但人们却无法追溯罪责的源头。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人们的无奈,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正义的呼唤。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曾丰对于社会公正和真理的追求。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对于信仰和宗教仪式的思考,呼唤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提醒人们不断追求公正和真理。

  • 《送李明府去官》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 《题长滩铺》

    一丘一壑吾臭味,真是真非孰有无。月笛烟蓑秋正好,急须归钓渚溪鱼。

  • 《众乐亭》

    重寻佳景冠南州,天与邦人作胜游。百尺台成偏得月,四时花放不知秋。当轩叠嶂高还下,傍槛长溪咽复流。只道史君能共乐,有谁能会史君忧。

  • 《书怀》

    功名富贵两茫茫,惟有躬耕策最长。吏牍沈迷妨养疾,囊衣结束待还乡。洲中未种千头橘,宅畔先栽百本桑。书寄子公吾自嬾,故人不是总相忘。

  • 《玉楼春(丙子十月生)》

    往年糊口谋升斗。朱墨尘埃沾两袖。黄粱梦断始归来,依旧琴书当左右。而今藏取持螯手。林下独居闲散又。问之何以得长年,寡欲少思安老朽。

  • 《杂兴二首》

    朱轮华盖事远游,厩无良马乘疲牛。青丝玉勒金络头,任重道远旁人忧。奔驰往来历山丘,腾坑投淖摧辕輈。已压复起行未休,青刍黄粱为君羞。长路漫漫经九州,场有白驹胡不收。饥食玉山饮河流,朝秣幽冀莫炎陬。奔云掣电不少留,仆夫顾之心怀愁。王良不生谁与谋,哀哉骏骨千金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