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弃封国,虞黄让间田。
如何后世士,尺寸事争喧。
邻居有愧耻,况复兄弟间。
掩卷三叹息,古风何时还。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夷齐》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夷齐两国的战争以及封国被弃的悲凉景象,同时反思了后世士人纷争的现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夷齐》中文译文:
夷齐弃掉封国荣耀,
虞黄之地让与田间。
后世的士人为何如此,
小事争吵不断传扬。
邻居对此感到羞愧,
更何况兄弟们之间。
合上书卷我叹息三声,
古风何时能够重现。
诗意和赏析:
《夷齐》通过描绘夷齐两国的衰败和分封国的废弃,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提到的夷齐、虞黄等地名,实际上是指古代的国家和领土,以象征宋代的国家和社会。夷齐弃掉封国荣耀,虞黄之地让与田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分崩离析、领土破碎的痛心之情。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后世士人的批评。诗人抨击了后世士人们争吵琐事、争名夺利的现象,认为这种争斗无益于个人,也无益于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和谐。邻居对这种现象感到羞愧,更何况兄弟间的争斗。诗人在闭卷的时候发出三声叹息,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流露出对国家衰败和社会纷争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古代风尚的向往。诗人希望古代那种和睦宁静的氛围能够重现,以促进国家的团结和人民的幸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展示了戴表元作为士人的关切和责任感。
屡见高文试泽宫,长年参校愧龙钟。悬黎待价由来久,绿绮知音不易逢。吉语乍闻随鹊喜,归期专欲问龟从。到家莫负如泥约,光禄供醪味渐浓。
返观三景。增得灵砂盈满鼎。光耀华婴。点化琅?宇宙清。江天夜月。宝桂玲珑澄皎洁。惟我亲栽。有似琼花火里开。
龙眠幻出摩诘句,想见落笔怀抱空。只有古今情不尽,渭城杨柳几春风。
水影沉云冷碧天,自撑小艇摘湖莲。忽然吟得西风句,正在斜阳落雁边。
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杖藜时自适,杯酒乐天真。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
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黄花未应憔悴,盏面尚堪浮。围艳质,发歌喉。细相酬。明年此会,主人还是,在凤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