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曲。
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
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
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
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朱淑真,生当宋室南渡前后,系宋代爲数不多的着名女诗人。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爲“自号幽楼居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诗,嫁爲市井民妻,不得志殁。”幽楼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桢《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断爲僞託;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臣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爲《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爲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釐爲两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中影元钞《新註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着》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朱淑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起秦娥,月光照耀的初六夜晚,
新年的新月弯弯地挂在寒冷的天空。
挂着寒冷的玉钩,
凤凰鞋小巧玲珑,眉毛紧皱。
蛾儿们欢闹,雪柳增添了盛装束。
烛光像龙一样,火树争相竞逐。
大家争相竞逐,
元宵节的三五不如初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初六的夜晚,作者回忆起了秦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新年的喜悦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示了元宵节的热闹氛围和欢庆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元宵节初六的夜晚景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热闹喜庆的场景。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如"新年新月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等,使诗词更具有艺术感和意境。
整首诗以对秦娥的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元宵三五,不如初六"表达了初六的夜晚更加喜庆热闹,相比于元宵节的三五更值得庆贺的意思。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和人们对新年的欢庆之情,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
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醉里江南路。问梅花、经年冷落,几番烟雨。玉骨冰肌终是别,犹带孤山瑞露。想蕴藉、和羹风度。万紫千红嫌妒早,羡仙标、岂比人间侣。聊玩弄,六花舞。云寒木落山城暮。忽飘来、暗香万斛,春浮江浦。茅舍竹篱词客老,拟傍东风千树。看好月、亭亭当午。流水村中清浅处,称横斜疏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繁。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临酒论深意。流光转、莺花任乱委。冷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林僧夜定还。松盖作云连十里,竹龙行雨出千山。白公香火莲红后,谢氏池塘草碧间。我亦凤凰台上客,图閒却笑未能閒。
雪晴山院景堪跻,玉树琼楼照碧溪。日暮忽惊销烁尽,百年豪富事还齐。
万箱未获交偏偏,积雨不翅三日霖。发将翳处日急露,似欲霁间云复深。况当边报置邮速,讵识老儒尤世心。读君诗罢三太息,嘿不晤语行涧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