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其一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其二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作品评述

诗词:《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朝代:清代
作者:苏曼殊

其一蹈海鲁连不帝秦,
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
洒上鲛绡赠故人。

其二海天龙战血玄黄,
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中文译文:

第一首:
朝代沉浮,国家兴衰,就像海洋的波涛,又像山河的起伏。我离开了故土,漂泊于茫茫烟水之中。国家的民众深感孤独与愤怒,英雄们的眼泪洒在了鲛绡之上,送给了故友。

第二首:
海洋和天空是英雄们战斗的场所,他们在血与火中奋战,血染了战袍,战场上弥漫着玄黄的色彩。他们披发长歌,拥抱着辽阔的荒原。易水在萧萧作响,人们离去了,只剩下明亮的月光,洁白如霜。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描绘了动荡时期的社会景象和英雄壮志。作者通过对国家兴衰的描绘以及英雄们的悲壮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第一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蹈海喻指作者身处动荡时期,背离故土,面对茫茫未知的境遇。国家的民众感到孤独和愤怒,英雄们的眼泪代表着他们对国家的痛心和忠诚,这些眼泪洒在鲛绡上,寄托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和祝福。

第二首诗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英雄们在海洋和天空中的战斗场景。他们勇敢无畏,用鲜血和歌声铸就了壮丽的战斗画卷。易水的萧萧之音象征着战争和离别的哀愁,然而在人们离去之后,只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宁静和寂寞。

整体而言,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英雄壮举的思考和赞美。通过描绘动荡时期的景象,以及英雄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英雄的关注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离愁别绪。

  •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

    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纷纷半醉绿槐道,蹀躞花骢骄不胜。

  • 《布袋脚迹石上现》

    名与长江万古流,当时狼藉若为收。脚跟只为不点地,又涴桥边块石头。

  • 《文斾山》

    魏氏当礼何斗坛,至今遗址在人间。苍梧已老烟霞淡,丹灶空馀岁月间。铃铎夜深惊睡鹤,幡幢晴影上空山。后人自魏縻婚宦,不得追随款旧关。

  • 《象》

    郁林开郡毕,维扬作贡初。万推方演梦,惠子正焚书。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六牙行致远,千叶奉高居。

  • 《长干曲》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 《翠蛟亭》

    坡谢无人共此山,翠蛟亭上拍栏干。溪声到耳三更雨,岚气沾衣六月寒。酒酿可呼仙子饮,池深怕有老龙蟠。天河挽住不容易,只纵游人一饷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