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魄散两逍遥,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白蟾方护紫芝苗。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逸士坟》是宋代文学家周文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逸士(即隐士)的墓地,以及墓中魂魄的离散和逍遥的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逸士坟
魂归魄散两逍遥,
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
白蟾方护紫芝苗。
【中文译文】
隐士的墓地
魂灵归还,魄散两逍遥,
小小的丘亭安慰寂寥。
守墓无需耕种草木,
皎洁的月光守护着紫芝的苗。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以逸士(隐士)的墓地为背景,表达了逸士在世之后魂魄的自由和逍遥状态。诗人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赞美和慰问。
首先,诗中提到了魂归和魄散,意味着逸士的灵魂已经返回天地,魄散两逍遥,即魄散而逍遥自在。这表达了逸士在墓地中享受着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墓地的景象,丘亭虽小,却能慰藉逸士离世后的寂寥。这里的丘亭象征着逸士的归宿和安息之所,也代表了隐士的居所。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墓地的特殊情况。守墓未须耘宿草,说明墓地中自然生长的草草木木并不需要人工耕种,暗示着逸士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白蟾方护紫芝苗,白蟾代表明亮的月光,而紫芝则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着逸士的精神永恒和不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墓地的描绘,表达了逸士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颂扬了逸士的追求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诗意深远,充满哲理和隐逸主义的情怀,展现了宋代隐逸文化的特点。
危微精一,传之在心。二典勋华,光于有临。大原自天,端倪孰寻。岂无畴咨,培高浚深。寝明以昌,举元难壬。烝哉明良,嗣此德音。匪鉴而讽,匪扆而箴。启迪在初,有开宸襟。岩廊南风,{珍去王加衤}衣鼓琴。渊跃籋云,匣铏发镡。达其己充,泽彼苍黔。王度之恢,如玉如金。进而虞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华陀古神医,煎浣到肺肠,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诵史胸翻海,谈兵气拔山。奔驰非得已,矍铄未容闲。瓜戍开年赴,梅关趁腊还。同僚如问我,炊玉待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