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逸士坟》

魂归魄散两逍遥,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白蟾方护紫芝苗。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逸士坟》是宋代文学家周文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逸士(即隐士)的墓地,以及墓中魂魄的离散和逍遥的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逸士坟
魂归魄散两逍遥,
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
白蟾方护紫芝苗。

【中文译文】
隐士的墓地
魂灵归还,魄散两逍遥,
小小的丘亭安慰寂寥。
守墓无需耕种草木,
皎洁的月光守护着紫芝的苗。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以逸士(隐士)的墓地为背景,表达了逸士在世之后魂魄的自由和逍遥状态。诗人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赞美和慰问。

首先,诗中提到了魂归和魄散,意味着逸士的灵魂已经返回天地,魄散两逍遥,即魄散而逍遥自在。这表达了逸士在墓地中享受着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墓地的景象,丘亭虽小,却能慰藉逸士离世后的寂寥。这里的丘亭象征着逸士的归宿和安息之所,也代表了隐士的居所。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墓地的特殊情况。守墓未须耘宿草,说明墓地中自然生长的草草木木并不需要人工耕种,暗示着逸士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白蟾方护紫芝苗,白蟾代表明亮的月光,而紫芝则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着逸士的精神永恒和不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墓地的描绘,表达了逸士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颂扬了逸士的追求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诗意深远,充满哲理和隐逸主义的情怀,展现了宋代隐逸文化的特点。

  • 《再和》

    庭帏日听乌鹊喜,里社相思鸡凫肥。独身浪走一万里,忽忽平生心事违。

  • 《谢寄端砚四首》

    名声藉甚端溪砚,何况珍材琢下岩。兔颖麝煤俱惬当,使君裁鉴果超凡。

  • 《送僧归华山》

    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

  • 《石瓮寺》

    遥山起真宇,西向尽花林。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苑花落池水,天语闻松音。君子又知我,焚香期化心。

  •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乡关胡骑远,宇宙蜀城偏。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 《大观闻喜宴六首》

    多士济济,于彼西雍。钦肃威德,亦有斯容。函然来思,自西自东。天畏尔禄,惟王其崇。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