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忆王孙(秋词)》

飕飕风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
一点渔灯古渡头。

作者介绍

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作品评述

诗词:《忆王孙(秋词)》
作者:李重元
朝代:宋代

飕飕风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
一点渔灯古渡头。

中文译文:
秋风呼啸,冷寒荻花秋天。
明亮的月光斜照进来,我独自倚着楼。
十二层珠帘没有挂好,
眼神黯淡凝固。
古老的渡口只有一盏渔灯闪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重元的《忆王孙》系列之一,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人情的怀念之情。

首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飕飕的秋风带来了寒冷,荻花随风摇曳。明月斜照进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的明月可以视为时间的象征,它斜侵进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独自倚楼的情景。十二层珠帘不上钩,珠帘是古代楼阁的装饰,这里意味着过去的荣华富贵已逝,与之相对的是诗人内心的黯淡凝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伤感。

最后两句描绘了古渡头的景象。渔灯只有一点微弱的光亮,暗示着诗人回忆中的往事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丝微弱的痕迹。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人情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闻香已入中都府,团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跨。

  • 《开元乐》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 《雪夜邓州顾别驾送至丹江有诗见赠赋此答之》

    寂寂丹江夜色空,风尘郡国叹飘蓬。岂无佐吏如殷浩,雅有中郎识顾雍。雪霰微茫渔火外,星河摇落戍楼东。怜君尚策青丝骑,却与山阴访戴同。

  • 《怀旧诗 伤刘沨》

    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萧瑟负高情。耿介怀秋实。义贵良为重。兰摧非所恤。一罢平生言。宁知携手日。

  • 《送石明府之昆山》

    茂苑行春罢,携琴又向东。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帆带桃花雨,衣翻柳叶风。岛夷闻善政,为有舶船通。

  • 《寿星寺闻子规二首》

    莫向空山恼病僧,暮云台殿异乡人。多时不识巴江路,守着浓花哭过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