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宫别苑草萋萋。
对此如何不泪垂。
满槛山川漾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忆王孙》是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离别时的离宫别苑景色和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王孙》
离宫别苑草萋萋,
对此如何不泪垂。
满槛山川漾落晖,
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译文:
别离宫殿和郊园草木繁茂,
面对这离别情景,怎能不流泪。
满眼窗棂间山川倒映着夕阳的余晖,
往昔的人已离去,只有每年秋天雁群南飞。
诗意:
这首诗以离宫别苑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离宫别苑的景色草木葱茏,但面对别离的场景,作者不禁流下了悲伤的眼泪。窗户上山川的倒影映衬着夕阳的余晖,唤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过去的人已经离去,只有每年秋天,雁群南飞的景象依旧,成为唯一的纽带和牵挂。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离宫别苑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离宫别苑的草木丛生,景色宜人,然而面对别离之事,作者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满眼的山川倒映着夕阳的余晖,让作者回忆起过去的人和事,感慨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然而,唯有每年秋天雁群南飞的景象依旧不变,让作者感叹岁月的轮回和自然的规律,也成为了作者对过去的唯一纽带和牵挂之处。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展示了离别的辛酸和对往事的留恋之情,让读者在感叹岁月的同时也产生共鸣。
叔夜青山肯长往,不应石髓化山坚。君会箨龙才小发,恐君心未老伊川。
人孰不有母,鲜能报其恩。人孰不有弟,鲜能念同根。汉兴尺布谣,郑有誓泉言。所以忧世事,永叹鹡鴒原。缅怀宝善君,生子出孝门。幼习静室业,实为仁爱敦。百金买古宅,乃在清溪濆。堂前种荆树,堂北长慈萱。时从道园中,驾彼白鹤轩。再拜母膝下,殷勤问寒暄。季也一相接,怡然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东风有来信,满幅
豆粥能驱晚瘴寒,与公同味更同餐。安知天上养贤鼎,且作山中煮菜看。
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濡毫洗尽始轻拂,意匠经营极深夐。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迳。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人言可望不可亲,夜半叩门宁复听。三生宿契谁得知,一见未言心已应。
橘绿与澄黄。今小春、已过重阳。晚来一霎霏微雨,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孤馆最凄凉。天色儿、苦恁凄惶。离愁一枕灯残後,睡来不是,行行坐坐,月在迥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