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一苇亭》

长江一苇浪花开,合国咸知不再来。
千古凭栏一惆怅,岂知脚下滑如苔。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一苇亭》是宋代释心月的一首诗词,诗人以长江的浪花开放形容时光流转,表达了时光易逝、岁月如梭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长江的一根苇子上的浪花开放,
全国的人们都知道它不再回来。
千古以来,我凭栏杆感到一种惆怅,
却不知道脚下的地面滑如苔藓。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长江的一根苇子上的浪花开放,暗喻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苇子是长江边常见的植物,浪花则象征着时光。浪花的开放是美丽而短暂的,它随着水流一闪而过,再也无法回来。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诗词的赏析中包含了一种惆怅的情绪。诗人凭栏杆,眺望长江,思绪万千,感到一种千古以来的忧伤。这种忧伤可能来自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可能来自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人不禁惋惜光阴的逝去,对于人生的短暂,产生了深深的惆怅之情。

最后两句“岂知脚下滑如苔”,以具体的形象描述了诗人的感受。脚下的地面滑如苔藓,暗示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不稳定,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坎坷和不确定性。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词中的忧伤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思和迷茫。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长江的浪花开放,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忧伤和迷茫。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贻郑昌图》

    应是前生有宿冤,不期今世恶因缘。蛾眉欲碎巨灵掌,鸡肋难胜子路拳。只拟吓人传铁券,未应教我踏青莲。曲江昨日君相遇,当下遭他数十鞭。

  • 《杨廷秀送牛尾貍侑以长句次韵》

    江南十月方肃霜,小槽初滴鹅儿黄。颇思指动异味尝,门正张罗谁末将。披绵强来推不去,枯虾欲进止之户。羊膻豕腥尤可厌,肪截脂凝在何处。草玄子云黄门郎,遗我黑质而白章。形之硬语弩力强,写以奇字侔史苍。愧无纖手色倾国,压糟磨刀走臧获。喜于左手持蟹黄,美胜八珍熟熊白。

  • 《史次仲钱子武与余在报恩寺纳凉分题各以姓为》

    天地怒气散,凯风若颠喜。吹彼枳棘墟,不入邃屋里。北风何其凉,雨雪雱不止。卒岁无衣裘,穴处犹冻死。六月如蒸炊,执扇犹秉毁。芃芃黍苗花,吹落不结子。老农悲不获,飞鸟喜自恣。虽难答天恩,愿天投木李。

  • 《盱眙旅客》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 《绿竹引赐都督孙忠》

    蓟门八月霜华浓,何时种竹能成丛。凤城之阳禁苑东,琅玕万树凌青空。光摇太液波心月,高出三山顶上松。祥飚拂拂来天上,鸣金戛玉声玲珑。蓬莱宫中日如年,高柯密叶霏云烟。春阳挺秀百花表,秋月增辉仙桂边。九夏繁阴覆灵囿,祥麟瑞鹤相周旋。六花凝寒群卉老,清标转觉生光妍。

  • 《送无灰酒周马师口占三绝》

    乞得閒身荷对朝,旧栖佳处日逍遥。却怜赤壁归来日,歌舞樽前祗小乔。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