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復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徴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这首诗词《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花朵渐渐凋谢,矗立在空旷的房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繁盛的时光已逝去,宜居之地宜向幽静处倾斜。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世间对红艳的追求过重,而素雅的华美却被忽视。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什么时候君子们才能明白,不去追逐喧嚣和华丽的外表。
诗意:
这首诗词以白蜀葵花作为意象,表达了对于红艳和华丽的审美追求过重的批判。诗人通过描绘花朵凋谢和房前的虚室,暗示了一种对于繁华世界的遗憾和对于宁静幽雅之地的向往。诗人认为,红艳的世俗追求虽然引人注目,但真正有价值的却是那些素雅、内敛的品质。他呼吁君子们不要盲目追逐浮华,而是应该寻求内心深处的宁静和真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花朵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追逐虚荣和外表的批判。他认为世间对于红艳的追求过于浮华,而忽视了素雅的品质。诗中的“敷荣时已背”表达了繁华已逝的意味,而“幽赏地宜偏”则表达了追求宁静和内心满足的渴望。诗人以此呼吁君子们应该远离喧嚣,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内心真实的美和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花朵的比喻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对于内心深处真实和宁静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对红艳和素雅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对审美价值的思考,呼唤人们不要迷失在外表的光鲜和喧嚣中,而是要追求内心的静谧和真实。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引人深思。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燕依花色紫,莺体柳丝黄。
孤立江淮地,中分南北天。洪汉冲巨块,对峙束平川。屹若壁千仞,过错螺一拳。谁将牛女比,斯事岂其然。
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纸腐唇自裂,岂为刳心鱼。吾子少年时,青云得意初。英华发清端,赋笔凌相如。自试文石陛,竚召承明庐。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轩裳不挂眼,钟鼓悦爰居。归来邃经堂,志惟与道俱。架上数万卷,偃仰时卷舒。使彼夙昔人,微言幸发摅。春洲生兰苕,寒溪
文公名节冠当年,没世清风更凛然。梁父旧庐空德里,西州华屋恸时贤。平生奏御三千牍,不朽文章二百篇。潇洒建溪遗俗在,至今弦诵满山川。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未识平时活国方,只将诗句阅风光。盘空笔力今谁敌,独扫千人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