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结交游,我最先众人。
我少既多难,君家常苦贫。
今为两衰翁,发白面亦皴。
念君怀中玉,不及市上◇。
◇贱易为价,玉弃久埋尘。
惟能吐文章,白虹射星辰。
幸同居京城,远不隔重闉。
朝罢二三公,随我如鱼鳞。
君闻我来喜,置酒留逡巡。
不待主人请,自脱头上巾。
欢情虽渐鲜,老意益相亲。
穷达何足道,古来兹理均。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依韵奉酬圣俞二十五兄见赠之作》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与君结交游,我最先众人。
我少既多难,君家常苦贫。
今为两衰翁,发白面亦皴。
念君怀中玉,不及市上◇。
◇贱易为价,玉弃久埋尘。
惟能吐文章,白虹射星辰。
幸同居京城,远不隔重闉。
朝罢二三公,随我如鱼鳞。
君闻我来喜,置酒留逡巡。
不待主人请,自脱头上巾。
欢情虽渐鲜,老意益相亲。
穷达何足道,古来兹理均。
译文:
与你结交游,我是最早的众人。
我年少时经历了许多困难,而你的家庭常常贫困。
如今我们都已年老衰翁,头发白了,面容也有皱纹。
我想起你怀中的玉,不及市上的珍宝。
贱者易被人忽视,这块玉已经被埋尘许久。
你能够吐露才情,像白虹射向星辰一样耀眼。
幸运的是我们同居在京城,距离并不遥远。
当朝廷公务结束,我们像鱼鳞一样相伴。
你听说我来了很高兴,设宴款待我。
你不等待主人的邀请,自己脱下头上的巾帽。
尽管欢乐渐渐减少,但我们的情谊更加亲密。
贫穷与富贵何足道,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欧阳修与圣俞二十五兄的深厚友谊。诗人回忆起与朋友的早年交往,他们都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贫困。如今,他们都已年老衰翁,但他们的友谊依然坚固。诗人感叹朋友怀中的玉石虽然不及市上的珍宝,但他欣赏朋友的才华,认为他的文章就像白虹射向星辰一样耀眼。诗人庆幸他们同居在京城,朝廷公务结束后,他们可以相互陪伴。朋友听说诗人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款待他,而诗人则自发地脱下头上的巾帽。尽管欢乐渐渐减少,但他们的友谊更加亲密。诗人认为贫穷与富贵并不重要,古往今来,真正重要的是友谊和情谊。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友谊的坚固和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真挚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情感纽带和精神交流。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风生虎啸,雾起龙吟。泥中有刺,绵里有针。华鸟隔墙相唤甚,十分春事到家林。不堕前后,独超古今。唤回千岁梦,飞出九皋禽。无栖泊,勿猜斟,只个虚空等样心。直下一槌光迸散,斩新弹子出炉金。
白苹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壮士如驹出渥洼,死眠牖下等虫沙。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