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飞阁席频移,肯对茱萸忆赐枝。
诗集元精尤唱绝,歌翻新曲更相宜。
登临晚日曾谁怨,醉倒秋风不自知。
一种孤根输老菊,明年犹得傍东蓠。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九日》
虚堂飞阁席频移,
肯对茱萸忆赐枝。
诗集元精尤唱绝,
歌翻新曲更相宜。
登临晚日曾谁怨,
醉倒秋风不自知。
一种孤根输老菊,
明年犹得傍东蓠。
中文译文:
空旷的厅堂,高耸的阁楼,座位频繁调整,
愿意对着茱萸花想起赠送的枝条。
诗集中的精华尤为卓越,引起了赞叹,
歌声翻唱新曲更加合适。
登上高处,夕阳下曾有过怨愤之人,
醉倒在秋风中却毫不自知。
有一种孤独的根输给了老去的菊花,
明年依然会靠近东边的蓼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虚堂飞阁、茱萸花、诗集歌曲等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虚堂飞阁席频移的情景,这里虚堂和飞阁都是高大宽敞的空间,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座位频繁调整,意味着诗人的心境不断变化,他对茱萸花的回忆是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和怀念。
其次,诗人赞美了诗集和歌曲的精华,认为它们都具有卓越的品质。诗集中的诗歌和歌曲的新曲,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和欢乐,与诗人的情感相得益彰,相互衬托。
然后,诗人登临高处,回忆起过去有过怨愤之人的景象,但是他自己却醉倒在秋风中,毫不自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痛苦和纷争的淡忘,他已经超越了这些不快,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中。
最后,诗人以孤根输老菊和明年傍东蓠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孤根输老菊意味着一种孤独和无奈,但即使输给了时间的流逝,明年依然会有新的希望出现,傍上东边的蓼草,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坚持。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传递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使得读者在赏析中能够体味到生活的变化和人生的哲理。
梅山半载在城中,辜负山中月与风。老我相逢还一笑,弟兄能有几人同。
当时骑气拥函关,奕代清才擅谪仙。鼻祖婵嫣有余庆,至今名世更生贤。
踪迹浮萍落五湖,一番相别一番疏。不知此去从何处,还许春风得见无。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得意时。正得意时常起舞,到麾毫处辄能飞。南溟万里鹏初举,辽海千年鹤乍归。岂止一诗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鼎边鸡犬知何在,云外龙鸾去已赊。惟有黄金余瓦砾,贫民时复得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