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西湖载客恣游從,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湖载客恣游從,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中文译文:
西湖载着游客自由地游玩,湖上的景色错落有致,半个佛宫。
回首过去,曾经的马车不停歇,沉思之间,酒杯空空。
层层台阶、重重亭榭都十分宽敞明净,万户千门都郁郁葱葱。
来到这里,春天的行程无限快乐,但我却惭愧,怎能继承文翁的道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范仲淹游览西湖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自己的思考。诗中的西湖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游客们在湖上自由地游玩,景色如佛宫一般参差不齐。回首过去,范仲淹想起曾经的马车行进不息,而他此刻的沉思却空空如也,没有了酒杯中的酒。层层台阶和重重亭榭都十分宽敞明净,而万户千门都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宁静和繁荣的感觉。范仲淹在这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无限快乐,但他却自愧不如,觉得自己无法继承文翁的道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范仲淹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沉思和自省之情。他在美景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快乐,但又觉得自己无法与前辈相比,这种自愧和自省的情感使得诗词更加深入人心。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感悟,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元夕午门赐观灯(二首)》

    鳌山新结彩,列炬照晴天。箫鼓瑶台上,星河绛阙前。彩妆千队好,绣簇万花妍。欢赏陪鸾驭,还歌《既醉》篇。

  • 《玄山观》

    来瞻石像看唐碑,一径苍松映碧漪。闻说宋公曾住此,寄声过客细吟诗。

  • 《夜中起读书戏作》

    灭虏区区计本疏,水边乔木拥茅庐。九原定发韩公笑,至老依然一束书。

  • 《西岩山》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 《桓王墓》

    客行古城下,下有桓王墓。古城多秋草,牛羊下来暮。

  • 《送张仲仪四首》

    争传主第牡丹开,十二街中喧若雷。怪尔洒蹄骝马汗,与谁同去看花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