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

太守风流甚,吟牋写蜀麻。
寻春何处客,映柳阿谁家。
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
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太守风流甚,吟牋写蜀麻。
寻春何处客,映柳阿谁家。
蜡炬传新火,朱栏发旧花。
月光将欲满,特地炤铅华。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清明节的宴会上的情景。太守是主人,他风流潇洒,正在吟咏诗歌,写下了关于蜀麻的诗句。有人在寻找春天的到来,但不知道春天会到哪个客人家中。蜡烛传递着新的火光,朱栏上的花朵绽放着昔日的美丽。月光即将圆满,特地点燃了铅华灯来照亮宴会。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节的宴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细腻而富有意境的景物,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首先,太守被描绘为一个风流俊雅的人物,他在宴会上吟咏诗歌,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吟牋写蜀麻,展现了他对细腻事物的关注和对美的审美追求。

其次,诗中出现了一个寻春的人物,他在寻找春天的到来。然而,他不知道春天会到哪个客人家中,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突然性。这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中未知和变化的追求。

接着,蜡炬传递新的火光,朱栏上的花朵绽放昔日的美丽。这里通过对蜡烛和花朵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蜡炬传递新的火光,暗示了新的希望和机遇的到来,而朱栏上的花朵则象征着昔日的美好回忆。

最后,诗中提到月光即将圆满,特地点燃铅华灯来照亮宴会。月光圆满代表着美好和完满的象征,而点燃铅华灯来照亮宴会,则表明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特意为宴会增添了一些独特的光彩。整个诗篇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象征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春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变化和未知的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诗词更具意境和深意,给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间。

  • 《政府生日四首》

    钜德元功凤应韶,屏风隔坐翊昌朝。星辰循轨三阶正,钟鼓重新一气调。活国工夫归断断,炼形真一已飘飘。芒鞋门下尘埃客,拔宅惟看上紫霄。

  • 《句》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送赵虚一还金陵书虞翰林诗后》

    词臣通籍侍金闺,天语从容问归蹊。云外山高龙虎踞,人间松老凤凰栖。翰林拟诏当红药,道士疏封出紫泥。更赐金钱祠泰峙,寥阳前殿丽璇题。

  •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 《石南康挽词》

    挺挺石可转,恂恂衣不胜。平生忧国志,长夜读书灯。大易窥三古,中庸进百能。惜哉天不憗,无复见川增。

  • 《和晏尚书出城口占四首》

    榔栗婆娑昼影圆,披襟凝眺此翛然。鹂留便作林间伴,正是麰黄椹紫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