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邑穷山奈拙何,簿书期会损天和。
却缘众醉独醒甚,翻觉同舟敌国多。
岂顾有人张巧舌,第忧无术拯颓波。
偏亲垂老妻孥少,独愧渊明归去歌。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邑斋偶书》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描绘了诗人生活在邑穷山的质朴环境下,感到自己的才华有限。他自谦地说自己只是一位簿书生,期待能有机会与天地相和谐。然而,他却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他觉得自己清醒而别人却陷入醉乡,仿佛置身于敌对的国家。
诗人并不在意那些善于巧舌如簧的人,他更担忧自己无法施展才华来挽救这个颓废的时代。他感到孤独,因为他亲近的人已经年迈,家庭也孩童稀少。他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愧疚,仿佛对着渊明的前辈们归去唱歌时感到愧疚。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时代悲凉的思考。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透露出对时代困境的忧虑和对个人无奈的懊悔。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我貌甚癯棘,极爱山林住。才说庐山去,不惮葺芒屦。郁怀得少解,动脚即健步。谁言多岌业,堂堂大驿路。万景山渺莽,旷游惬心慕。荒坊偶小憩,周览入薄暮。西隅壁灰净,半堵若缣素。方此欲题名,已触野僧怒。
旧日爱花心未了。紧消得、花时一笑。几日春寒,连宵雨闷,不道幽欢少。记得去年深院悄。□梁畔,一枝香袅说与西楼,后来明月,莫把菱花照。
我从楚江来,不见闽江大。云山路嶮巘,水石势澎湃。舟行曲屈间,溪面浮百怪。蒿师力推拿,如下吾侬拜。丈人入吾闽,险阻尝一带。风霜经几时,须发乃尔奈。人生驹隙中,网以千世界。纵横斜见林,未改此心在。营营复何求,赫赫祗自卖。如何遗诸缘,直养以无害。秋风着蒲柳,物态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国家元气几如发,章李以来几台察。翻盆窥瓮若不闻,射影含沙但潜发。坦途自诧忘羊肠,坚冰恐已在履霜。熙丰旧人正伺隙,乃尔寂寂无精光。抨弹已上旨宣谕,谏不能行法当去。老乌欲食不再鸣,幸有新来柏台疏。蛰霆忽击聩者惊,不待数月如阳城。中书君已非偃月,何事亦恶伏马鸣。
未到地黄滩,十里先闻声。樯竿已震掉,未敢与渠争。舟人各整篙,有如大敌临。搴篷试一望,溅雪纷淙琤。乃是水磑港,为滩作先鸣。真滩定若何,老夫虚作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