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鄞城通守厅和潘文叔梅花韵》

未将春草贮鸣蛙,寂寞西湖处士家。
正喜数枝斜更好,聊沽一醉醒还赊。
骨清是我氷霜侣,心赏从渠锦绣华。
不厌相过娱夜永,摘芳和雪试煎茶。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鄞城通守厅和潘文叔梅花韵》是宋代孙应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未将春草贮鸣蛙,
寂寞西湖处士家。
正喜数枝斜更好,
聊沽一醉醒还赊。

骨清是我冰霜侣,
心赏从渠锦绣华。
不厌相过娱夜永,
摘芳和雪试煎茶。

译文:
春草未把鸣蛙驻,
寂寞西湖山居家。
正喜欣赏斜阳美,
只愿一醉醒来还债。

我清雅的品性相伴,
心灵赏析锦绣花华。
不厌倾诉共度长夜,
采摘芳香,与雪煎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居住在鄞城通守厅的士人与他的朋友潘文叔共赏梅花的情景。诗人孙应时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友情的感受。

首先,诗人提到了春草未能聚集鸣蛙的情景,暗示着春天尚未完全到来,而且诗人所处的地方显得寂静而孤独。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和潘文叔在欣赏梅花时的愉悦心情,他们喜欢梅花斜倚的样子,认为这样更加美丽。他们只是随意地购买一些酒,喝个痛快,不计较花费。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他们的品性纯洁如冰霜,彼此成为心灵上的伴侣。他们共同欣赏美丽的景色,如锦绣般绚烂多彩。诗人表示他不会厌倦与朋友共度欢乐的时光,愿意不断品味芬芳,与朋友一起尝试新鲜的事物,如在雪天采摘芳香之物,或一起品尝煎茶的美妙。

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豁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吕不韦》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 《临江仙》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三回四度,不曾入得径山门。万恨千愁,今日落在弟子手。只得欢喜忍受。

  • 《赵知县挽词》

    僧馆经年学,书签尽日抽。空闻割鸡笑,不见化凫留。瘴月晓还落,蛮云冷未收。西华夜来雨,净洗一生愁。

  • 《元夕》

    老去欢悰久已无,病来瘦骨不胜扶。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问紫姑。

  • 《南归诗十八首》

    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远峰翠欲滴,近岫势屡翻。惜未及花时,指点桃梨村。悠然度溪桥,下有碧潺湲。投鞭一盥漱,为我洗烦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