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众所怀,众理应取是。
如何济众事,难成复易毁。
功成身无与,天运亦复尔。
轩裳役群愚,儿曹眩文绮。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六》是晁补之在宋代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高贤众所怀,
众理应取是。
如何济众事,
难成复易毁。
功成身无与,
天运亦复尔。
轩裳役群愚,
儿曹眩文绮。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于高贤之德被众人所怀念的思考。他认为高尚的品德应该得到大家的崇敬和追求。然而,实际上要处理众多的事情并不容易,一旦失败就会很容易被人遗忘。
诗人进一步提到,即使功绩得以实现,个人也不能与之共享,因为命运是多变的。他用"天运亦复尔"来表达这种变化的无常。在诗的最后两句中,晁补之提到了有些人沉迷于华丽的衣着和文绮的虚华,对智慧和真理却视而不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反思高贤之德以及人们对美德的追求,揭示了人生的现实和无常。诗人对于人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表示认同,但也指出了实际生活中处理事务的困难和功成名就的无法与他人共享。这种无常的现实使人们容易迷失在虚华和表面的光鲜之中,而忽略了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晁补之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展现了对世俗追求的批判和对内心真实的呼唤。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传达了晁补之的思想,并引发读者对于人生、价值观和真理的思考。
阳山淫雾雨,之子慎攀登。羌笮多珍宝,人言有爱憎。欲酬明主惠,当尽使臣能。勿以王阳道,迢递畏崚嶒。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堕泪丰碑那得见,片云落日是襄州。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鼙鼓初归塞上师,京江酒美胜年时。春来逆旅真无事,身到名山合有诗。石底於菟穷作穴,泉间科斗闹成池。荒寒景色君休问,后日应怀此客随。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行玉盘中惊杜老,扣窗声里唤祈宾。扶持大道须分等,正恐乡车未可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