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饮酒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作品评述

其十三(1)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2)。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3)。
规规一何愚,兀做差若颖(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5)。
【注释】
(1)这首诗以醉者同醒者设譬,表现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比较与评价中,诗人愿醉而不
愿醒,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
(2)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取:逯本作”趣”,今从曾本、苏写本、
焦本改。邈异境:境界迎然不同。
(3)领:领会,理解。
(4)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庄子?秋水》:“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
窥天,用锥指地也。”渊明即用此典,故接下说“一何愚”。兀(wù务)傲:倔强而有锋芒。差(ch
ā叉):比较上,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5)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烛当秉:逯本作”烛当炳”,曾本、焦本皆注一作“烛当秉”,从
后者。秉:握持,拿着。《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按:逯本
从“炳”引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炳烛夜游”为据,此语当本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卷四十二。
李善注云:“古诗曰:‘昼夜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秉或作炳。”则知李善所见《文选》原本当作
“秉”,正文之,“炳”,乃后人刻入。查《四部丛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选》卷四十二即作,“古
人思秉烛夜游”。)
[译文]
两人常常在一起,
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人每天独昏醉,
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者醉者相视笑,
对话互相不领会。
浅陋拘泥多愚蠢,
自然放纵较聪慧。
转告正在畅饮者,
日落秉烛当欢醉。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 《和貂褥筇杖二物皆范景仁所惠》

    君子亦保物,保故不保新。筇生蜀部石,貂走阴山尘。善扶巇崄路,能暖唐羸身。行坐不可舍,常如睹斯人。

  • 《游长安诸寺联句·翊善坊保寿寺·光天帧赞联》

    观音化身,厥形孔怪。胣脑淫厉,众魔膜拜。--张希复指梦鸿纷,榜列区界。其事明张,何不可解。--段成式阎阿德川,大士先天。众象参罗,福源田田。--郑符百亿花发,百千灯然。胶如络绎,浩汗连绵。--张希复焰摩界戚,洛迦苦霁。正念皈依,众青如彗。--段成式戾宰可汰,痴膜可蜕

  • 《送钤辖馆使王公》

    阃外膺宸寄,绅维握虎兵。真纯逾璞玉,方重敌长城。肯构诗名著,承家将略明。四年凝茂绩,一节促归程。水际旌旗影,风前鼓吹声。西州怀惠爱,北阕被恩荣,护卫亲严近,雍容侍穆清。分携暂锁黯,良会在神京。

  • 《春愁曲次刘正仲韵》

    山翁隐居雁苍谷,春树年年为翁绿。耕休坐树作劳歌,山光水景相徵逐。歌成无人祗自娱,行人颇怪歌声殊。循踪历历见井舍,恐是避秦来此居。花烟溟蒙乱晴雨,山前仓庚后杜宇。客来不喜亦不惊,但道寒喧无俗语。山中今岁是何年,黄旗徵树装楼船。浅村已尽到深谷,逢人未说先凄然。

  • 《芡》

    三伏池塘沸,难头美可烹。香囊联锦破,玉指剥珠明。叶皱非莲盖,根甘似竹萌。不应从适口,炎帝亦曾名。

  •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