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不撩寒,莳粟长苦饥。
饥寒从古有,但使愿无违。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隐求斋》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朴素而坚定的生活态度。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隐居于求斋,不撩动桑田,忍受着种植薄桑叶的寒冷;努力耕种粟米,长时间忍受着饥饿的折磨。饥饿和寒冷自古以来就是普遍存在的,但只要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无所违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贫困和困苦中坚定不移的追求和理想,以及对生活境遇的豁达态度。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愿望。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作者以隐居于求斋的方式过着简朴而勤奋的生活,他不愿意妥协或放弃自己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的生活境遇,展示了他内心的强大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传达了对困境的坚守和乐观态度。诗中的桑田和粟米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物质的追求,而饥寒则代表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作者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愿望,不放弃追求,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隐求斋》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隐居情怀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这首诗富有深意,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处境的坦然接受,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追求。它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的理想,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汗粉难融,袖香新窃。
系舟淮北雨折轴,系舟淮南风断桥。客行有期日月疾,岁事欲晚霜雪骄。山根浪头作雷吼,缩手敢试舟师篙。不用然犀照幽怪,要须拔剑斩长蛟。
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
霜余汉水浅,野迥朔风寒。炊黍香浮甑,烹蔬绿映盘。心安失粗粝,味美出艰难。惟恨虚捐日,无书得纵观。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日借嫩黄初看柳。池塘冰泮游鱼透。庭馆匆匆佳气候。□山透。膺时贤佐生天祐。寿者康宁还德厚。功名富贵须长久。从此安排千岁酒。常祝寿。一年一献黄金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