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战蛮征总不知,乐羲皇世遁嘉肥。
馨香静掩芝兰室,文采深藏锦绣机。
伴野僧眠嵩少石,汲蒙泉煮首阳薇。
箪瓢饫味□贫趣,争得红尘染著衣。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隐秀》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绍昙。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触战蛮征总不知,
乐羲皇世遁嘉肥。
馨香静掩芝兰室,
文采深藏锦绣机。
伴野僧眠嵩少石,
汲蒙泉煮首阳薇。
箪瓢饫味□贫趣,
争得红尘染著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作者反对战争的残酷,不愿意参与其中,因此对战争的消息并不了解。他向往乐土,避开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他的居所掩映在芝兰芬芳之中,充满着美好的氛围。他的才华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就像琳琅满目的绣机下的锦绣,不轻易展示给世人。
作者与僧人一起伴随山野,与大自然为伴。他们在少室山上休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在首阳山的泉水旁煮着薇草,享受宁静的时光。他们生活简朴,用着简单的器具,却能品味到富有滋味的食物。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宁静,而不是红尘中的名利和繁华。
赏析:
《隐秀》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宁静和简朴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战争的无知,作者表达了对残酷现实的拒绝,希望远离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美好。他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愿轻易展示给世人,体现了一种深藏不露的态度。
作者与僧人一起伴随山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在山间休憩,煮着山泉旁的薇草,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他们的生活简朴而滋味十足,通过简单的器具和食物,体验到内心的满足和趣味。这种生活态度呼应了佛家的禅宗思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强调了远离尘嚣和名利的重要性。作者不愿被世俗纷扰所染,希望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自我。通过与自然相伴,他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和美好。这种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观的一面,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当时文人的影响。
提壶戏饮方多病,布谷催耕未有田。老去情怀非宿昔,日长图史得周旋。客愁正是连山雨,时事浑如上水船。问主导诗翁无恙否,遥怜裋褐耸双肩。
当年嚼血渍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涧畔梅花似杏红,思君日日对春风。扁舟甚欲来相访,闻道身长在定中。
衮冕有人妖,锺鼓成国蠹。可怜凌霜干,不作济川具。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