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乘兴漫追寻,路转河回入柳阴。
拂面落花春事尽,避人幽鸟野情深。
渐无健思供吟笔,赖有寒光映客心。
日暮倚风归棹急,一钩新月挂瑶岑。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颍昌西湖泛舟》是杨时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乘着扁舟随着兴致漫游,船行转弯,又进入了柳树的阴凉之中。
微风拂面,春天的一切都尽在眼前,远离人迹的深处,有着野性的情感。
渐渐没有了灵感来供诗文的创作,但幸而有寒冷的光芒映照着游客的心灵。
太阳渐渐西沉,依靠着微风,急速地划着船归家,一弯新月挂在瑶岑上。
诗意和赏析:
《颍昌西湖泛舟》通过描绘船行西湖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心愿。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舟行湖上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并将其与人的情感和内心的寻求相结合。
诗中通过描绘扁舟乘兴漫追寻、路转河回入柳阴的情景,传达了作者追求自然与宁静的愿望。船行之中,拂面而来的落花春事,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繁华,但同时也表达了短暂和转瞬即逝的现实。在远离人群的深处,作者感受到了野性和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深沉而纯粹。
随着诗词的发展,作者表达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困境。他逐渐失去了灵感和思考的能力,但幸运的是,寒冷的光芒仍然能够照亮他的内心,使他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坚持。
最后,诗词以日暮倚风归棹急、一钩新月挂瑶岑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归家的场景。这里的归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回归,更是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新月的出现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挂在瑶岑(传说中的仙山)上,给人以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颍昌西湖泛舟》以其优美的描写和意境深远的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追求的向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金风玉露。喜鹊桥成牛女渡。天宇沈沈。一夕佳期两意深。琼签报曙。忍使飚轮容易去。明日如今。想见君心似我心。
舟横别港赴鸥约,人立斜阳等燕归。心事一春拈不出,两堤杨柳又绵飞。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苹风作晚凉。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公馀纵目望江山,万化穷来冈象间。闻说圣君将下诏,未容清澹与僧闲。
稼桃复稼李,照影落春水。渡头看青杨,翦剪从风起。裁书写连环,殷勤问行李。一笼幺凤翼,一系青鸾尾。江南三月天,群英烂如绮。开到芜菁花,春事良未已。何当缓缓归,荡漾绿波裹。
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
净客之名从此有。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持此一卮同劝後。愿花长在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