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易开终始口,会理休分剖。
照镜失却头,引惹波波走。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译文:
易开终始口,
会理休分剖。
照镜失却头,
引惹波波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易开终始之口、会理休分剖等意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真实与虚幻、表象与本质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易开终始口"意味着一切事物的起源和终结都是容易理解的,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开端和结束。这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表面现象的容易把握,但却很难看透事物的真实本质。

"会理休分剖"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事物真相的探索和理解的追求。"会"意味着理解事物的本质,而"理"则代表了对于事物真相的探究。然而,"休分剖"则提醒人们,过度剖析和分析事物往往会使人失去对真相的把握。

接着,诗中以"照镜失却头"的意象,表达了对于真相的追求中可能会迷失自己的警示。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貌,但如果过于沉迷于镜子中的形象,就会忽视内在的本质。这里镜子可以理解为外界的表象、社会的期待,而头则代表着个体的本质和独立思考。

最后的"引惹波波走"则暗示了过多的外界干扰和诱惑可能会使人迷失自我,无法抵御外界的影响。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警示人们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以及过度分析和剖析的陷阱。它呼唤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和抵抗力,不随波逐流,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 《观月藏书楼》

    月出西南气便清,看来看到满轮明。莫嗔夜夜东楼赏,却恐中秋未必晴。

  • 《雨晓》

    春空蒸小雨,漠漠复纷纷。枯石皆生水,平田亦出云。气温衾暗觉,声细枕微闻。今日迎人马,西郊草欲薰。

  • 《憩灵隐写怀》

    莫恨征途远,题诗记独游。十年行路饱,万里此生浮。宇宙知何极,山川慰久留。倚栏哦五字,不觉散人愁。

  • 《酌姨母崇德君寿酒》

    日月行当寿星纪,仙人初出阆风时。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

  • 《夜雨》

    夜半山雨来,梦觉还复息。寥寥檐溜空,时闻断续滴。

  • 《秋景》

    景物皆难驻,伤春复怨秋。旋书红叶落,拟画碧云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