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莹老自浙归住东广光孝移住南华五首》

制止寺中房相砚,曹溪堂上祖师衣。
旧家公案新拈起,两样机关一指归。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莹老自浙归住东广光孝移住南华五首》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莹老离开浙江,迁居广东,并在南华寺中重新开始他的修行生活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莹老自浙归住东广,
光孝移住南华堂。
旧家公案新拈起,
两样机关一指归。

诗词中的"莹老"指的是莹光老和尚,他离开浙江回到了东广(即广东)定居。"光孝"指的是南华堂,南华堂是一个寺庙的名称,莹老在这里开始了新的修行生活。

诗词的第三、四句描绘了莹老离开旧家,重新开始修行的场景。"旧家公案新拈起"意味着他离开了原本的家庭生活,重新开始了在南华堂的修行生活。"两样机关一指归"表达了莹老决心专注于一种修行方法,并将其视为返回正道的关键。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莹老离开浙江回到广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追求正道的决心和执着。莹老舍弃了过去的生活,选择了更加虔诚的修行道路,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热爱和对灵性追求的奉献。

这首诗词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几句文字展现了莹老的坚定决心和信仰。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时期一些佛教僧侣追求修行的精神,以及他们在人生转折点上作出的选择。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的信仰和修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精神升华的追求。

  • 《句》

    不是上台知姓字,五花宾馆敢从容。(《上成汭》,见《南部新书》。荆南旧有五花馆,待宾上地,故云)

  •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避俗从来恨不深,家园栽种偶成阴。西连几曲菖蒲涧,东接无穷薝卜林。乌臼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清音可写吾诗拙,它日君来试抱琴。

  • 《戏咏》

    岁历还逾半,人生但可悲,此身犹者健,随处且儿嬉。累瓦初成塔,埋盆又作池。惟应上庭树,不及髧髦时。

  • 《丙子重阳触事有赋绝句七首》

    策策窗前落叶干,晚香空自傲霜寒。力贫未辦倾家酿,一酌亲颜也自欢。

  • 《西溪》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