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英宗皇帝词二首》

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
范鎔归独化,纲理付群付。
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
空惊柏城仗,很小鼓送余哀。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英宗皇帝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
范鎔归独化,纲理付群付。
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
空惊柏城仗,很小鼓送余哀。

诗意:
这首诗词以英宗皇帝(赵曙)的视角,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朝代更迭的思考和感叹。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抒发了皇帝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赏析:
首句"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表达了皇帝对南阳的呼应,意味着他已经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气息,但他的到来仍然稍显迟缓。南阳是汉代著名的地方,这里代表了兴盛繁荣的时代。

接下来的两句"范鎔归独化,纲理付群付",描述了范鎔的归隐和独特的境遇,暗示着正直之士的孤独与无奈。"纲理"指的是国家的法度和治理原则,"付群付"则暗示着这些责任和使命被交付给了更多的人。

下一句"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以禹和虞为典故,表达了对古代传说中君主贤德和治国能力的怀念。禹和虞都是传说中的圣君,禹治水有功,虞舜巡游四方,但现在的皇帝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

最后两句"空惊柏城仗,很小鼓送余哀",描绘了柏城仗(一种军事行列)的孤寂和凄凉,象征着朝代的衰败和皇帝的孤独。"很小鼓"则是对壮士之死的哀悼之声。

整首诗以皇帝的视角,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隐喻,抒发了对时代兴衰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叹。曾巩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向往和对朝代衰落的忧虑,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

    吾州史君五十年,不曾召节来日边。老夫送人作太守,不曾送人上九天。玉皇去年选丁宽,遣求螺浦苏茕鱞。玉皇今年唤渠还,州民遮道不得前。文儒佳政万口傅,近世能吏了不关。道渠岂弟父母然,凛如冰霜照人寒。道渠明断神一般,秋毫不扰田里安。一州天下孰後先,要渠笔橐侍甘泉。

  • 《荔子绝句》

    驿骑星驰亦快哉!筠笼露湿手亲开。不应相与无平素,曾忝戎州刺史来。

  • 《赠术士罗公弼》

    陂迥山空豀水浅,骑牛信牛行自远。大翁织笠六铢轻,阿母理衣簑直软。短笛叫云无曲终,年年但见岩花红。何者为荣何等辱,牛饱归来睡亦足。识字无多浪得官,出门车折舟风澜。当时牧牛无许事,初信人间行路难。罗生邂逅孤城角,细数直推期命薄。五福无有六极全,四字干头三字恶。

  • 《次韵连江陈丞闵雨》

    春雨两甲子,夏雨知复多。麰麦已受弊,波及术与禾。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云师挟风伯,斥去烦撝诃。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时和。山翁食病粟,一饱宁忧佗。军储涸邻国,柰此黔赤何。谁为四达聪,黜陟分两科。陈谟坐皋夔,御侮用牧颇。上当天公心,立致击壤歌。

  • 《苦寒行》

    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飏.遥裔出雁关,逶迤含晶光。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

  • 《四安舟中》

    多行三两日,犹在四安舟。天正当寒夜,人偏作远游。风高云叶动,江阔浪花浮。会得幽閒趣,唯应是白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