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岂谓嬴为吕,东晋那知马作牛。
不悟春申亦如许,敢凭宫掖妻邪谋。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咏春申君二首》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先秦岂谓嬴为吕,
东晋那知马作牛。
不悟春申亦如许,
敢凭宫掖妻邪谋。
译文:
古代先秦时期的人难道会认为嬴政能成为吕后,
东晋时期的人又怎么会知道马超会变成牛?
春申君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竟然敢依仗宫掖中的妻子来谋划邪恶的阴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申君的不幸遭遇和他对权力的错误追求。春申君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他曾经是晋国的宰相,但最终却因权谋败露而遭受杀害。诗中作者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申君的无奈和惋惜,暗示了权谋的危险和不可取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申君的评价和观点。通过对嬴政和马超的比喻,作者暗示了春申君在追求权力时的错误和不明智。诗词中的“春申君”象征着那些为了权势而不择手段、违背道德的人。诗中的结尾“敢凭宫掖妻邪谋”更是对春申君的批评,暗示了他依赖妻子的权力和阴谋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结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权谋的警示和对道德败坏的担忧。它展示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让读者反思权力的本质和追求权力的代价。同时,诗词也对那些为了权势而背离道德的人提出了警示和譴责,呼吁人们要珍惜道德底线,不要为了权力而背弃良知。
应门有翼,羽卫斯陈。山龙衮冕,律度声身。峨峨奉璋,肃肃九宾。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吴蚕老後。
唳鹤啼猿怨满怀,烟葵露槿泪盈腮。一钩桂月千林黯,半夜松风万壑哀。不御六龙昌宝祚,遽骖八骏驻瑶台。小卧泉石膏肓了,无任冰肝玉胆摧。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心在林泉身在城,凤凰楼下得闲名。洞中见凿寻仙路,月里犹烧煮药铛。数树异花皆敕赐,并竿修竹自天生。诗人多说离君宅,不得青苔地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