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穷得水欲何为,立马逢人问所之。
十里归来同小愒,一鞭南去不逾时。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永丰道上阻水》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穷得水欲何为,
立马逢人问所之。
十里归来同小愒,
一鞭南去不逾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行者在永丰道上遇到水阻的情景。当他的行路变得困难时,他停下马车并询问路人应该怎么办。最终,他决定放下一些行李,继续南行,不超过合适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旅行者在困难时刻所做的决策。诗人通过描述路穷遇到水阻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困境的应对态度。旅行者遇到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求助于他人,并作出了明智的决策。他选择了放下一些行李,减轻负担,继续前行。这种坚毅和乐观的态度是这首诗的核心。
诗中的节奏感和平衡感也值得注意。每一句都由四个字组成,形成了整齐的节奏。诗人通过对称的结构和平衡的词语选择,使整首诗词显得稳定而和谐。此外,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对比,增加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永丰道上阻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应对的决心。它呈现了旅行者在困难中寻求帮助并坚定继续前行的形象,同时也传递了一种鼓励和勉励的信息,即在人生的道路上,当遇到困难和阻力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早晚飞来入锦城,谁人教解百般鸣。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
一国之师亦强名,南阳独许振嘉声。大唐扶得真天子,曾踏毗卢顶上行。
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落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竹色萧萧木叶齐,石边芳草迥凄迷。断猿月落愁人去,正在黄陵庙里啼。
万水千山音信希,空劳魂梦到京畿。漫天岭上频回首,不见虞封泪满衣。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