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仞翱翔览德辉,成汤解网四灵归。
梧桐欲下还惊去,悄悄饥鹰掠树飞。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咏凤》是宋代诗人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仞高飞览德辉,
仿佛成汤解网回。
梧桐欲降惊犹去,
饥鹰悄悄掠树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只凤凰的形象。凤凰是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不朽。诗人通过凤凰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德行和卓越才能的赞美。
赏析:
诗词开篇描绘了凤凰高飞的壮丽景象,千仞高飞暗示凤凰的翱翔能力非凡,德辉则指代其优秀的品德。成汤解网四灵归,这句表达了凤凰能够解救四灵(四方灵兽)并带领它们归于安宁之境。
接下来的两句,梧桐欲下还惊去,饥鹰悄悄掠树飞,描绘了凤凰的敏捷和灵活。梧桐是凤凰常常栖息的树木,凤凰欲降却又惊起,展现了其高洁自尊的特质。而饥鹰掠树飞,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凤凰在追求食物时的机敏和迅捷。
整首诗词通过凤凰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美。凤凰作为神鸟,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尊贵的地位,象征着美好、吉祥和不朽。夏竦通过对凤凰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至高存在,以及对美和伟大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凤凰的形象和特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玉堂孤坐不胜清,长羡枚邹接长卿。只许隔墙闻置酒,时因议事得联名。机云似我多遗俗,广受如君不治生。共托属车尘土后,钧天一饷梦中荣。
风卷暮云尽,镜净一天秋。试把鹅黄新酒,细酌散闲愁。西望群山千叠,眇眇飞鸿没处,爽气与俱浮。且尽尊中绿,不用叹淹留。对西风,歌妙曲,意绸缪。万顷烟云奇变,所得过封侯。何事苦萦名利,便合绿蓑青笠,投绂早归休。他日君寻我,小艇钓寒流。
玉树琼田莹骨清,短篷飘洒动吟情。针换酒,乐升平。闻道群王日圣明。
通处灵犀一点真。堪随紫橐步红茵,个中自是神仙住,花作帘栊玉作人。偏淡静,最尖新。等闲舞雪振歌尘。若教宋玉尊前见,应笑襄王梦里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