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方施行,秋节已树立。
田亩在膏肓,何道可副急。
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
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咏旱三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骄阳方施行,秋节已树立。
田亩在膏肓,何道可副急。
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
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旱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干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期望。诗中通过形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农田干旱的忧虑和对风调雨顺的盼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感情。首句"骄阳方施行,秋节已树立"描绘了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的景象。接着,作者表达了对干旱困境的担忧,"田亩在膏肓,何道可副急"意味着农田干旱,急需降雨,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的两句"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描绘了一种令人焦虑的情景,暗示即使有云和雷,也不能转化为实际的降雨,即使开始下雨,也不能湿润干旱的土地。最后一句"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即将到来,但担心降雨可能来不及解决旱情的担忧。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旱情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诗词传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风调雨顺的期待,展现了宋代农民普遍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蹙绣圈金,盘囊密约,未赴意先警。欲罢还休,临行又怯,倚定画栏痴等。帘风渐冷。先自虑、春宵不永。更那堪、斗转星移,尚在有无之境。绿云满压蝤蛴领。渐愧也、满怀香拥。此际有谁知证。但楼前明月,窗间花影。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我来一载强,再觌凤山面。时当秋末垂,群木尚葱倩。卓彼鸾停姿,清流洁于练。照影眩其仪,世治乃一见。伊予独何人,娄获遇奇盼。去年旱少收,田里多流转。今年虽得稔,旧恙复枝蔓。圣主肩有虞,斯瑞遂可援。却笑闽越氏,虽美谁与传。山势较奇崛,泉源费洿羡。坚松峻壁挂,暗溜
相去十五里,不来几半年。知君农事段,疏我话诗篇。置石桐阴涧,开门海口天。老人愁此别,把酒菊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