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怀寄皇甫朗之》

老大多情足往还,招僧待客夜开关。
学调气后衰中健,不用心来闹处闲。
养病未能辞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
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咏怀寄皇甫朗之

老大多情足往还,
招僧待客夜开关。
学调气后衰中健,
不用心来闹处闲。
养病未能辞薄俸,
忘名何必入深山。
与君别有相知分,
同置身于木雁间。

中文译文:
怀念寄给皇甫朗

年老多情,有足够的时间往来。
招呼僧人,招待客人,晚上开门。
学着调节呼吸,身体虽衰老,但还算健康。
不需要用心去打扰安静的处所。
因为养病未能辞去微薄的俸禄,
忘记名利,何必去深山隐居。
与你分别后,我们彼此有着相知之情,
共同守候在木雁的间隙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皇甫朗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

首先,作者表达了自己年老多情的特点,有足够的时间往来。这里的“往还”可以理解为与皇甫朗之间的交往,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和活动。这种老大多情的态度,使得作者能够招呼僧人,招待客人,并在夜晚开门欢迎他们。

其次,诗中提到了学调气的经历。调气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能够调节身体的健康和活力。作者在衰老之中,通过学习调节呼吸保持身体的健康,并且在寻求安静的生活状态时不需要过于费心。

然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养病的困扰。他虽然想要辞去微薄的俸禄,但因为养病的原因而无法实现。作者在这里展现了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认为忘记名利意味着从深山中归隐。他提问道:“何必入深山”,表达了对逃避现实和追求清静生活的疑问和思考。

最后,作者告别了皇甫朗,表达了与他有着相知之情的所感。他们两人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内心的默契让他们能够共同守候在木雁的间隙中。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皇甫朗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处世态度的思考和体验。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提出了对名利和安静生活的思考,并通过与皇甫朗的别离,表达了彼此的相知之情。这首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菩萨蛮(新月)》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圜钟为宫]玄冥凌万,几聿其周。天地闭藏,农且息休。古大蜡礼,伊耆笔修。爰荐飶声,以迓飚游。

  • 《闻回戈军》

    上将鏖兵又欲旋,翠华巡幸已三年。营中不用栽杨柳,愿戴儒冠为控弦。

  • 《鹊桥仙(别立之)》

    黄陵庙下,送君归去,上水船儿一支。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我家住在楚江滨,为频寄、双鱼素尺。

  • 《赋得春风扇微和》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阳,袅袅逐东风。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绿,桃杏未成红。已觉寒光尽,还看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 《麻姑酒歌》

    麻姑之山撑半空,麻姑之水飞长虹。奔流到城不到海,酿春尽入糟丘中。前年足迹半天下,曾访麻姑当盛夏。麻姑酌我三百杯,玉山颓然醉方罢。麒麟之脯擘荐酒,世间此味何曾有。醒来欲再访麻姑,万叠千重云有无。君家留我亦不减此味,酒泉如海何须沽。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