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从昏翳,高情未脱遗。
虽云谢能赋,政尔动相思。
彼自无妍鄙,渠宁可磷缁。
犹须藉名胜,相与厚襟期。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咏梅六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眼从昏翳,
高情未脱遗。
虽云谢能赋,
政尔动相思。
彼自无妍鄙,
渠宁可磷缁。
犹须藉名胜,
相与厚襟期。
诗意:
《咏梅六首》这首诗以咏梅为主题,描述了诗人年老眼力衰退,但高尚的情感却不减。诗人自谦才干平庸,但激动人心的情思却在心头涌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的开篇写诗人的年事已高,眼力昏花,但对美的追求仍然未减。接着,诗人自谦才华平庸,但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激情和思念之情。他认为自己虽然不能用辞藻华丽的词句来赋诗,但内心的情感却能触动人心。
诗中提到“彼自无妍鄙,渠宁可磷缁”,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梅花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能散发出美丽的芳香。与之相比,磷缁是一种黑色的染料,暗示了梅花纯洁的品质。
诗的结尾提到“犹须藉名胜,相与厚襟期”,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借助名胜之地,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交流。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咏叹,抒发了诗人内心对美和追求的热爱,表达了对纯洁、高尚情感的追求,以及对名士交流和共同追求理想的期望。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戏投饼饵方塘上,无限鱼儿翻翠浪。向来瓠瑟听遗音,今日梅山识清唱。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露荷香泛小池台。水云堆。好风催。宝扇胡床,无事且徘徊。帘外海榴裙一色,判共釂、两三杯。此怀能得几番开。玉山颓。不须推。回首慈恩,前梦老堪咳。好是上林多少树,应早晚、待公来。
永日荒园独荷锄,草根藤蔓喜无余。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
幽姿矜冷淡,别占一家春。摩诘闻禅女,登伽善幻人。解愁空索笑,能赋更疑神。乞与水仙品,谁持上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