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姿孤洁甚,不与众芳期。
的皪临寒涧,凄清闯短篱。
祗愁风作恶,最与雪相宜。
野叟心偏爱,莓苔古怪枝。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咏梅》是宋代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梅花仙姿孤洁甚,不与众芳期。
它的花朵傲然开放在寒冷的涧边,凄清地穿过矮矮的篱笆。
只是担忧风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但却和雪相得益彰。
野叟的心偏爱这样的梅花,它们在古怪的枝干上长出莓苔。
诗意:
《咏梅》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梅花被描述为具有仙姿孤洁的特质,独立于众多花卉之外。它在寒冷的涧边绽放,与世无争,与众不同。尽管孤独,梅花仍然能够在凛冽的寒风中独立生长,与飘落的雪花相得益彰。野叟心中独特的情感使他更加钟爱这种梅花,它们顽强地生长在古怪的枝干上,覆盖着苔藓。
赏析:
《咏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傲然和坚韧。梅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洁、坚韧、不畏寒冷的品质。诗中的梅花被描绘得高雅而孤傲,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盛放和繁茂,更像是一位独立自主的仙子。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的推崇。
诗中的寒冷涧边和凄清的矮篱烘托出梅花的高洁之姿。尽管环境寒冷,梅花却能够顽强地生长和绽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梅花与风和雪相得益彰,这种对比传达了梅花坚韧的品质。风是一种恶劣的自然力量,而雪则象征着纯洁和美丽。梅花不仅能够与风相抗衡,还能够与雪相得益彰,展示出它独特的美丽和高尚的品格。
野叟心中的钟爱使得他更加珍视这种梅花。梅花生长在古怪的枝干上,覆盖着莓苔,这种景象更加凸显了梅花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的魅力。野叟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使他更能体会到梅花的美丽和价值。
通过《咏梅》,作者释文珦将梅花的高洁、坚韧和与众不同的品质与人的品格相联系,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高尚,同时也蕴含了对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价值观的崇尚。
炯炯冰玉姿,落落山林相。问渠坐何事,斩伐伤神王。更加束缚之,求市朱门傍。渠虽不解言,我为成惆怅。
赋句诗章妙入神,未年三十即无身。常嗟薄命形憔悴,若比弘贞是幸人。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月满缑山夜,风传子晋笙。初闻盈谷远,渐听入云清。杳异人间曲,遥分鹤上情。孤鸾惊欲舞,万籁寂无声。此夕留烟驾,何时返玉京。唯愁音响绝,晓色出都城。
廿年作伴是相知,每岁花开红满枝。可惜一朝零落尽,暗香疏影问谁之。
决狱初迎雨,开仓旋嚷。青黄今接夏,饥疫免忧春。帘密风时度,宫深日倍长。纻罗随节赐,黍麦趁新尝。执热宁忘濯,清心自释烦。东朝闻好语,畏日解余暄。山磨玉尘除旧廪,捧箱采缕看新丝。一年丰乐今将半,两殿欢声外得知。舟楫喧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百官却拜枭羹赐,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