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东山春意浓,但携桃李步春风。
眼高四海无勍敌,百万胡奴一□空。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咏史二首》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描绘了雨过东山春意盎然的景象。诗意表达了作者怀揣着桃李之心,迈着春风的步伐,欣赏着春天的美景。他心胸开阔,眼界超越四海,没有任何敌人可以与他匹敌,即使面对百万敌军,也感觉宛如一片空虚。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豪情壮志。雨过后的东山,春意盎然,意味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作者以桃李为象征,表达了自己怀揣着美好愿景和追求的心情,步着春风,向前迈进。
诗中的"眼高四海无勍敌"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视野和旷达的胸怀,意味着他的眼界超越了平凡的局限,没有任何敌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而"百万胡奴一□空"则表明即使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作者也感觉他们如同一片空无,无法威胁到他的志向和抱负。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和恢弘,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这首诗给人以勇气和激励,鼓舞人心,体现了邓肃作为一位文人的豪情和追求。
云车自天来,驾言游混茫。手持太一节,身佩使者章。龙处傍夭矫,马龟伏以翔。朝元紫微上,所睹浩难量。实网结万珠,参伍相焜煌。花品不知数,妙英拆玄房。宫殿随人身,处处辄清凉。危髾擢贞玉,高谢人间妆。二三古须眉,冠云带含光。遗我飞霞佩,副以明月璫。再拜敬服之,百毛
功成便趁赤松游,未必神仙事可求。想得当时重借箸,为君谋了为身谋。
一泓虽浅清,长时自甘冷。可怜病渴人,临深垂短绠。
少年意气,脑燕兵胡革录,虏王区脱。眼底朦胧,腹中空洞,不著曹刘元白。闻道殊科八中,也要彩卢连掷。收拾尽,到如今但有,寸心如铁。 天付,真奇特。口静神充,双眼胡僧碧。楚国离骚,唐朝词学,未信芳尘□歇。结取佳人香佩,截断儿曹绮舌。归去也,且斓斑戏彩,好春长日。
严严层冰塞川泽,汹汹北风鸣木石。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两仪混合去纤间,万类韬藏绝尘迹。蛟龙岌起抱峦冈,江海横奔控阡陌。野林缥缈苦难状,庭树鲜妍疑可摘。开门更觉山市静,散帙偏宜纸窗白。精光荡射遍岩谷,气象峥嵘见松柏。少年登望就台观,壮士衡凌向砂碛。
立性全夷淡,移有避俗氛。酒醺驴到载,吟苦鹤曾闻。连任虚分竹,长年只爱云。伤心见儿辈,犹读旧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