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思虀主父,西南人欲粉唐蒙。
汉家社稷何依倚,黯直粗疏一病翁。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咏史上·汲黯》
中文译文:
东北民思念主父,
西南人欲消弥唐蒙。
汉家社稷何所依靠,
黯直粗疏如同一位衰老的病人。
诗意:
这首诗是陈普所写的历史咏史之作,主题涉及东北和西南两地的人民对主父(指唐朝的李世民)和唐朝的怀念,以及对汉家社稷(指大汉国家的基业)的关切。诗人通过描绘汲黯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衰落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汲黯的形象作为隐喻,将他比作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形容他的形象粗疏、颓废。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整个国家衰败的忧虑和痛心。
诗中提到了东北和西南两地的人民,他们分别思念着主父和希望唐朝的兴盛能够遮掩住蒙古的侵袭。这种东北人的思念和西南人的期待,凸显了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通过对汲黯的描写,暗示了整个国家的困境。汉家社稷,即汉朝的基业,被问到何处依靠。这种质问凸显了对当时社稷安危的关切。诗中的黯,象征着国家的颓废状态和衰败前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落的忧虑之情。
整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一个病痛的老人形象的隐喻,传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社稷危机的担忧。它描绘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心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陈普细腻的抒情才华。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遶湖谁琢玉为屏,换却南堂万叠青。老子醉狂还自笑,持竿画字满中庭。
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期。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篸.畏人相问著,不拟到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