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蹶刘兴齿舌存,百篇大义尽堪闻。
孝文无意修王制,古典重遭伏胜焚。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上·伏生》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作品。这首诗词以史书中的人物伏生为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伏生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嬴蹶刘兴齿舌存,
百篇大义尽堪闻。
孝文无意修王制,
古典重遭伏胜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伏生的形象,抒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伏生的敬仰之情。
首句"嬴蹶刘兴齿舌存",表达了伏生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嬴蹶"指的是嬴政和刘备,两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兴齿舌存"则意味着伏生的智谋和才能被后人所传颂。
第二句"百篇大义尽堪闻",指的是伏生的众多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和道义。这些著作传世至今,被人们广泛传诵,堪称大义之作。
第三句"孝文无意修王制",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孝文帝刘恒。他并没有意图修复旧有的王朝制度,而是推崇一种新的统治模式。
最后一句"古典重遭伏胜焚",表达了古代经典著作遭到伏生的批判和摧毁。这句诗意味深长,暗示了伏生对古典思想的重新评价和重建。
整首诗词通过对伏生的赞美和历史事件的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伏生才智的钦佩。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对古代经典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呼唤着新的思想和制度的诞生。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楼居本高明,况在松竹閒。溪流深几尺,新雨过前山。浮云多变态,好鸟亦閒关。偃蹇楼中人,对酒还开颜。
花中近侍盛江都,艳朵低攒意态殊。白传词工谁续得,刘郎谱在可修无。翻阶媚雨娇红软,压砌迎风醉粉腴。二十四桥春事老,而今难觅玉盘盂。
仙苗风味淡为宗,能诱长安客欲东。浪说栈羊余隽永,施于高士了无功。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权老万缘一*。意马心猿顿歇。杳默湛澄中,无影人人欢悦。欢悦。欢悦。性似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