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不生。
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上·匡衡》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铺陈治道本群经,
无愧更生与董不生。
不赖王尊作鸣凤,
欺天一点未分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匡衡的赞美。匡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对国家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诗人认为匡衡的政治才能和领导力超越了当时的其他人,使他在历史上独具一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匡衡的崇敬和赞美之情。首句"铺陈治道本群经"意味着匡衡在治理国家时,运用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的才能和贡献使他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无愧更生与董不生"表达了诗人对匡衡的认可和称赞。与当时的其他人相比,匡衡的才能和成就使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最后两句"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则表达了诗人对匡衡的更高赞美。"王尊作鸣凤"指的是匡衡在官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并表现出非凡的能力。"欺天一点未分明"意味着匡衡的才能和智慧超越了常人的理解,他的才华和成就仍然未被完全揭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赞美了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匡衡,强调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才能和贡献。通过对匡衡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杰出人物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