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胡名号正当时,且有安栖得哺儿。
胡草似人空好色,青青合为故阏氏。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上·王昭君》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宁胡名号正当时,
且有安栖得哺儿。
胡草似人空好色,
青青合为故阏氏。
诗意:
这首诗词咏史,以王昭君为主题。宁胡,指的是昭君的胡族名字。诗人表达了王昭君名声鹊起的时刻,同时也提到了她得到了安宁的居所,并能够照料她的孩子。然而,诗人也暗示了胡族人的风俗习性,暗示王昭君与胡族人的差异。最后一句诗描述了青青胡草,以及它们与王昭君的故乡、故阏氏的联系。
赏析:
陈普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王昭君的生活境遇。诗中的"宁胡名号正当时"表明了王昭君的名声正在迅速传播,她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安栖得哺儿"则表达了她在异乡找到了一个安顿自己和孩子的地方,得到了温暖和照料。然而,诗人通过"胡草似人空好色"一句,揭示了胡族人的风俗习性,暗示了王昭君与胡族人在文化和风俗上的差异。最后一句以"青青合为故阏氏"作结,将青青草地与王昭君的故乡、故阏氏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王昭君远离家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抓住了王昭君的关键形象和情感,同时通过对其胡族身份的暗示,展现了跨文化的主题。它既描绘了王昭君的荣耀和生活境遇,又表达了她与故乡的情感纠葛,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王昭君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同时也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暗示,探讨了人物身份和归属感的问题。
建元天子不世出,天相神武产异物,有马出在月氏窟。宝剑之精,乾龙之灵。足如奔电,目如耀星。汗血雨洒,騣肉飙轻。渴吻一饮,黄河尘生。昂首一鸣,天雷收声。曾为伏羲出河负八卦,曾随穆王远与西母会。鸾旂属车相后先,龙盾虎{左韦右长}八宝鞯。万乘亲临拜甘泉,稳驮玉辂坛壝
老人行人事,百一不及周。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短景仄飞过,午光不上头。少壮日与辉,衰老日与愁。日愁疑在日,岁箭迸如雠。万事有何味,一生虚自囚。不知文字利,到死空遨游。
手锄荒梗艺瑶华,敢觊诸公借齿牙。通塞非人能计度,贞心祗自保修姱。
老梅半树倚枯槎,路入湖心第几家。水月荒凉谁复问,游人多只看荷花。
趯翻先死海,踏倒涅槃岸。世上无活人,黄泉无死汉。
相君事郡当少时,见谓迟钝遭谩欺。一从蔡叟问所适,羇游万里来京师。从冯老姥织屦卖,学问声名从此大。胡常初毁更见誉,一日超升登掾宰。男儿立身要自励,旬岁连摧两司隶。薛公视遇不敢轻,果见登迁居相位。徒知得意快恩雠,峻文未肯持平例。九卿先达故郡归,红阳贵倨犹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