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留连似失时,涪城欢饮类狐疑。
军中刘哗夸言语,岂识英雄为义迟。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咏史下·蜀先主》是陈普所写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荆楚留连似失时,
涪城欢饮类狐疑。
军中刘哗夸言语,
岂识英雄为义迟。
【中文译文】
在荆楚地,时间仿佛悄然逝去,
涪城里的宴会中充满了疑虑。
军中的刘哗吹嘘言辞,
却不知英雄因义而迟缓。
【诗意】
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对蜀汉刘备(蜀先主)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荆楚地的景象,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仿佛失去了先主的时光。在涪城的宴会上,人们的喜悦和愉快似乎带着一丝疑虑,暗示了人们对先主的功业和决策的思考和评价。军中的刘哗吹嘘自己的言辞,却不了解英雄先主因为义而迟缓行动的真正含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蜀汉刘备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荆楚的景象和涪城的宴会,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先主的评价融入其中,展现了先主的英雄形象和他因为追求义而迟缓行动的伟大品质。诗词中的“荆楚留连似失时”和“涪城欢饮类狐疑”将时间与地点相结合,形成了诗意的对比和冲突,使诗词更富有情感和思考的深度。整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传递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审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晓出看花到夕阳,归来犹带碧桃香。王孙不识春光好,夜夜鸣丝向曲房。
当年三五舞太平。醉归来、花影满庭。办永夜、重开宴,笑姑苏、万眼未明(万眼罗最精最贵,然最暗。>(br>而今绕市歌儿马,客黄昏、细雨满城。十年事、去如水,想家人、村庙看灯。
燕坐道场经十劫,一一从头俱漏泄。世间多少守株人,掉棒拟打天边月。
青山直绕凤城头,浐水斜分入御沟。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
吾生素无宠禄愿,自向空林灰百念。但存心地如砥平,不道人间有崖堑。皇天幸能念无辜,脱我险难归夷涂。天定胜人乃其证,纷纷谮舌胡为乎。四方交朋盈什百,反眼如同不相识。岂唯袖手不能援,多若苍蝇变白黑。独有空门三老人,或未褒面非交亲。奋身为余直其枉,恻隐如此宜称仁。
玉烛将成岁,封人亦自歌。八方沾圣泽,异亩发嘉禾。共秀芳何远,连茎瑞且多。颖低甘露滴,影乱惠风过。表稔由神化,为祥识气和。因知兴嗣岁,王道旧无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