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柯乍百顷。
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
桐孙待作琴。
残核移桃种。
空花植枣林。
幽居对蒙密。
蹊径转深沉。
《咏树诗》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交柯乍百顷。
擢本或千寻。
枫子留为式。
桐孙待作琴。
残核移桃种。
空花植枣林。
幽居对蒙密。
蹊径转深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幽居之地观察树木的景象,并以此抒发了一种深沉的情怀。诗中以多种树木为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变化和人生沉思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的韵律流畅,采用了平仄和谐的句式和押韵,给人一种舒缓而悠远的感觉。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解析:
交柯乍百顷:树枝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林地,面积可能达到百顷(一顷相当于约六七亩)之大。这一句描绘了树木茂密的景象,给人以繁盛的感觉。
擢本或千寻:这里的“擢本”指的是树木的主干高耸入云,或者是树木的高度千寻(指极高)。这句表达了树木高大挺拔的形态,给人以壮丽的感觉。
枫子留为式:枫树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将枫树视为一种标志或符号的意思。这里的“式”可以理解为标志、象征或标记。
桐孙待作琴:桐树的树干可以用来制作琴弦,而桐树的子孙将来有可能成为琴的材料。这一句意味着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将树木与音乐相联系。
残核移桃种:这句描述了将桃子的核移植到另一个地方,有可能长出新的桃树。这里的桃子可以象征美好的事物,移植桃核则表达了希望将美好的事物传承下去的意愿。
空花植枣林:这句表达了在虚幻的景象中种植枣树,意味着在虚无中追求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幽居对蒙密:这句描述了作者居住在幽静的地方,对于世事的了解却相对模糊,显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蹊径转深沉:这句描绘了幽居地的小径曲折而深邃,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深思熟虑的境地。
整首诗以自然界的树木景象为线索,通过对树木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命运的思考。它通过描绘树木的生长、变化和象征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沉思,展示了庾信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痴儿索钱要沽酒,吾岂绐儿囊已羞。乃翁作诗须汝和,觅句共登西北楼。
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
一秋好处黄叶节,自昔名言不浪传。八日登高胜九日,今年不饮便明年。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哀哉为犹
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何处鼓逢逢,虚堂独坐中。雨寒还带雪,云厚不随风。此岁既消去,余生宁未空。临阶看燎火,亦复趁儿童。